简单收拾了一下,亦达带着从南宁带来的一些水果和特产去了曾叔叔家。曾叔叔家就在距离招待所不远的红叶楼。
红叶楼依山而建,冬日的树影婆娑,寒风瑟瑟,亦达按了门铃,家里曾叔叔和薛阿姨已经在家等候了。
曾叔叔家两个孩子,老大曾骞比亦达大两岁,是个超级学霸,从湖南师大附中毕业后,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直接去了美国留学并定居了。老二曾铭还在湖南大学读大二的计算机专业,不过这会儿不在家。
曾叔叔在老家还有亲戚,经常回去时都会跟老徐见面,而亦达却跟曾叔叔多年未见面了。
薛阿姨做了一大桌子菜来招待亦达,但是亦达的心情倒没在这上面,毕竟自己是来考试的,也不能住在人家家里,自己还是得少给人家添麻烦。
第二天开始,亦达就自己去大学食堂吃饭了。还好大学食堂的小炒柜台都收现金。只是夹起筷子一入口,亦达就被浓浓的辣味辣蒙了。到中午的时候,亦达嘴角已经出现了一个红红的大包。之后的几天时间,亦达反复交代炒菜师傅别放辣椒,但是还是收效甚微,因为即使自己的菜肴里不放辣椒,前面用过的铁锅里还是已经埋下了浓重的辣味,
带着教材,亦达找了个阶梯教室来看书。快到期末考试了,教室里人满为患,满是朝气的学生们,个个都是要急匆匆赶功课的神情。
复习的间歇,亦达决定出来走走。走到一个大门的时候略有拥堵,看到路边人头攒动,原来是某个剧组在拍电视剧,一群身穿民国服装的青年男女正在导演的指挥下,拿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举着标语在摄像机的前面排列队形,摆出游行示威的架势。镜头的背景就是那个大门,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岳麓书院”,大门左右挂着一副白底黑字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亦达到售票处那里看了下票价,再看了一下闹哄哄的剧组,扭头走了。
回到招待所时已是深夜,前台的小姑娘看见了亦达,笑嘻嘻地说道:“你那房间今天来新人了啊,跟你说一声。哎,你嘴角好大火泡,咋就上火了呢?”
亦达没搭理她,自己回房间了。
亦达住的是个三人间,12月底的大学基本没有太多公务活动,入住的宾客门可罗雀,昨天这个房间只有亦达一个人。亦达开了门,看见一个身穿灰色棉袄的中年人在门口那张床上正在看书,大约不到40岁的样子,身形消瘦,面色却红润有加。自我介绍寒暄后,亦达得知这位赵哥来自临湘,来长沙出差。赵哥算是公务员,在税务系统工作。
亦达问道:“赵哥,以前我老以为湖南这地方算是比较落后的地区,没想到大街上看这帮年轻人的穿着打扮还是很时髦的。”
赵哥笑了一下,“咳,你不知道噻。我们这地方,距离广东近,广东那边都是抄袭香港,香港那边有啥流行款式,广东一星期内就都照抄过来了;再一星期,长沙这边也跟上了。”
“别的不说,前台那个妹子是真漂亮,湖南出美女啊,就是脾气有点冲。”亦达嘟囔着。
赵哥没接茬,他慢悠悠地说着:“你啊,还是不了解我们湖南人。我们这里冬天阴冷,夏天暴热,所以大家都得吃辣椒,你看你的嘴角都上火了吧。你得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