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章【好马难骑】

医夫当关 攀峰 1349 字 2024-04-22

老卒平静地张开嘴巴——

唐三贯拿出捻子,轻轻捅向老卒的咽喉,“跟着我,啊……啊……”

老卒发出嘶哑的“啊——啊!”声。

“好了。”唐三贯收回捻子,“你这病叫声带小结。早期程度较轻,声音稍粗糙或基本正常,主要是发声易疲劳,用声多时发生,时好时坏,呈间歇性声嘶……你是不是某次声量过大的嘶吼过?”

老卒眼睛一亮,频频点头。

“医治这病不难。”唐三贯再次打开药箱,拿出纸笔,开了道药方,递给陈二狗,同时掏出一颗碎银子,“二狗子,你送信顺便买一副药回来……”

然后看向老卒,“水煎,每日一次,一个疗程后见效。”

老卒闻言很激动,伸手接连比划着,揭开蒸笼盖子,要请唐三贯吃蒸红薯。

唐三贯拱手致谢,“我吃过,不用客气,你们吃。”

他的话音刚落,陈二狗的小手闪电般抓起滚热的一颗红薯,在手里轮流掂了几掂,也不怕烫着舌头,大口咬去……

旁边的老卒一双大手快捷有力的抓住陈二狗的小胳膊,指着水缸,示意。

陈二狗不好意思的冲唐三贯笑了笑,拿起瓜瓢,勺起冷水冲向手中的红薯。

唐三贯的眼睛落在红薯上,却另有一番思量。

他在上一世,看过一篇关于红薯玉米为什么没能拯救大明朝的文章。

说玉米和红薯早在隆庆、万历年间便已进入中国,但它们为什么没能大面积种植这类耐旱、耐贫瘠、产量高的植物呢。主要原因是这两种作物的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面粉,特别是红薯食用之后有胀气、泛酸等不良反应,价钱也极其低廉,主要产粮区诸如湖广、江南的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不高。

在正常年景,湖广、江南的农民肯定会优先选择种植口感更好而产量偏低的粮食作物,在交纳租赋及市场出及市场出售和纳税时,这类粮食也更受欢迎。

而到了崇祯年间,全球进入小冰期,再想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干旱最严重的陕西山西推广种植玉米和红薯,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来不及了。

天灾和战难导致十室九空,人不死的全跑了,地荒了。

唐三贯心想,和口感相比,活命应是当下第一诉求,如果有机会,他是不是可以在襄荆一带山区推广种植玉米和红薯、马铃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