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有个法子,可以使真武观的香火在一个月内熊熊燃烧起来。”
道士大喜,大力在唐三贯肩上一拍,贼笑,“什么法子,讲来听听。”
唐三贯白了他一眼,“你先上山占观。重燃香火的法子则是下一步的事儿。”
道士不说话了,拿眼睛上上下下打量唐三贯,到此时,他才稍稍清醒,不管他能不能治疗山中怪病,这年少名医凭什么如此帮他?
唐三贯觉得自己快成了明朝教唆犯了,他直视道士,“你觉得你有什么值得我诳骗的?”
“对,对,对……贫道现在除了这臭皮囊,还真一无所有。想多了,想多了……”道人自嘲一句,然后小心翼翼问,“这怪病你果真能……治好?”
“我刚从山上下来,去准备药材。”唐三贯手指山观,“我希望我回来山上时,能在道观看到你。呵呵!你是个聪明人,要知道,一旦山上怪病消除的消息传出去,你就是脚再快,山上也没有你的一席之地。好自为之。”
说完,唐三贯拔腿而去。
虽然这个道人性喜偏门,为人狡诈而变化多端,不易把握,但优点是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他相信,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全面掌控这个道人。
特别是刚才他想到的一个法子,明崇祯三年五月,也就是二十多天后,明军与后金的战争中,明军将取得一场大胜,先后收复滦州、水平、迁安、遵化四城的作战,史称“遵永大捷”。
如果这场大捷的断定提前从道士嘴里说出来,道人岂不是一步登顶,快速占据“神棍”之巅。
到那时,别说平民百姓的膜拜,就是那王孙贵子、官绅名流,也会趋之若鹜。
若是他还能接二连三准确预言后发之事,就代表他间接掌握舆论旗帜。
舆论自古就被称为“第四权力”,而且拥有与生俱来的扩张本性。
加之朝廷的控制力不断弱化,人民自上到下人心惶惶之际,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舆论引导力无疑更显强横。
甚至不亚于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