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章【黄雀在后】

医夫当关 攀峰 1649 字 2024-04-22

岸上码头乱做一团,携带重帛的乱兵惊恐四处逃窜,鲜少有乱兵拨出背后的刀枪,都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有乱兵惊慌失措下还撞作一团,怒骂,厉叫声此起彼伏。

巡检司一方阵地倏然响起十几道火铳的剧烈闷响声,两三个逃窜乱兵顿时惨叫倒地,除了少数昏了头的乱兵还在狂奔,大多数乱兵当即趴地,高喊,“不要开枪……”

“嗖嗖嗖!”又是二十几道弓箭向码头齐射。

唐三贯留意到,从巡检司方向射出来的弓箭,大多被凛冽的江风所阻,如风中飞絮一般,无力的飘落在地,打击力堪称零。

但对这群乌合之众来说,只要对方彰显出有火铳、有弓箭,有人数优势,他们也就立马溃了。

也不是说巡检司的战力有多强,主要是这些乱兵逃亡两三天,精神和体力本就到了频临崩溃的边缘。

巡检司以人数优势,又打的伏击,开响几枪,射一波箭,又被堵死在江滩码头上,后无退路的情况下,绝望是唯一的念想。

投降求命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码头上瞬间响起连串的“投降”声。

唐三贯看得哭笑不得,四五十巡检司兵卒配了六十手持木棍的闲汉,咋咋呼呼放了几枪几箭,居然几个照面就生擒了五六十武备齐全的“正规军”。

难怪历史上的明末,除了少数几支能战之兵外,大多数都是乌合之众,后金五百重骑可轻松冲溃明王朝一万兵马。

崇祯能用的兵马总是那几支,直到把这几支当初的百胜军用疲用死为止,明朝也亡了国。有历史学家曾经分析崇祯之死,是因为崇祯自感看不到希望,因为他耗尽了大明所有的能战之师。逃往江南,也不过苟延残喘熬多十年八年。

按照商定策略,守备府兵应该等巡检司兵卒杀光乱兵,取走财物之时再出现,所谓“捉贼捉赃”。

但不知是码头上乱兵的财物让一些守备兵卒失去理智,还是立功心切,忽然有两三名守备兵“呼啦”从埋伏地冲了出去,“襄阳府守备大军等候你等多时,全部放下兵器,就地投降……”

守备伏兵有兵卒冲出“奋勇直前”,剩下的十兵卒唯恐落入人后,纷纷大声嘶喊嚷嚷着,齐齐冲了出去。

码头上的乱兵和巡检司役兵直愣愣的看着这一幕,怎么回事?怎么又来了一批兵马?

但稍后有头脑聪明的马上明白过来,疾呼,“兄弟们,守备兵要和咱们巡检司争食……”

“拦住他们……”

“结阵,弓箭手……弓箭手预备……”

当巡检司役兵转头对付守备府兵时,原本在码头上伏地绝望的乱兵们,则重新看到了新的希望。

这两队襄阳府的兵马内讧,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于是,原本安静下来的码头上,乱兵纷纷爬起来,第一时间抽腰刀、枪戟……码头上再度大乱。

最窝心的莫过巡检司这一方,他们等于被守备兵和乱兵夹在中间。要阻拦守备兵,身后的乱兵就要趁机逃窜;如果掉头对付乱兵,岂不又替守备兵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