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药虽然配方一直属于绝密范畴,但其28种配方,却有十几种已经曝光,剩下几种,对于普通人来说,想破解堪比登天,但对唐三贯这个医学院的高材生,却非常简单。
他在大学时代,就曾写过一篇关于白药的中医论文,制作白药的替代品。并且他按白药公布的十几种药材,自己再添加了几种化瘀、止血、生肌方面的药材,做出了一种实验型新跌打药。
其效果肯定不如白药,甚至在药材毒性上也难以过关,比如乌草这种药材,哪怕通过去毒性炮制晾晒净化,个别人依然会因此产生麻痹、心率失常、低血压、呼吸困难等表现。
但这种低配“云南白药”,在明末这个时代,无疑是医学上划时代的产品,跟死亡,疼痛难忍,截肢,残疾相比,相对的小毒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他没有心思去考虑向黄子善复仇挑战,必须一门心思完成“襄阳黑药”的生产。
现在他等待宋百虚帮他把药材配齐。
第二天中午,宋百虚风尘仆仆赶回来,他在襄阳城雇了个挑夫,挑了两担药材回来。
“幸不辱命,今天跑了八家大药铺,买回了二十五种药材,苦良姜今天没货,店家答应明天从谷城店铺调过来,白牛胆要等三天有货……”
唐三贯大喜,兴致勃勃的帮着挑夫搬进一袋袋药材。
打开袋口,看着一棵棵草药,这可是全野生的,品质上没得说,宋百虚亲自挑选的,绝对都是上品。
“都是好东西啊!”唐三贯习惯性的伸手去找手套,转而自嘲的笑了笑,看了这些药材,他对提高“襄阳黑药”的药效更有信心。
对于制作过程,大学时代曾经亲自操作过,使用的还是比较原始的方式。来到明朝,按部就班就是。
接下来的几天,唐三贯除了每天跑步锻炼,就是对药材的晾晒过程。好在这几天没下雨,春暖花开的季节,唐三贯在店铺门前铺上木板,把整理后的药材放在木板上晾晒。
在中医学里,这叫晒焙,要么在阳光下,要么用火烘干,使中药水分蒸发,使其变干燥。同时可防霉、虫蛀等。
这几天还有几件事值得一提。
那何二,保持每三四天送一次鸡蛋。唐三贯有时间就找他聊几句,两人接触多了,何二也逐渐放开,什么都敢跟唐三贯说,包括他前天偷偷去了趟怡红楼的风流事儿。
另外一件事就很诡异了,三天前,有人朝唐家小院子里扔了只野鸡,血淋淋的还带微微抖动,没死透。
唐三贯和宋百虚一致认为有人搞恶作剧,吩咐宋百虚扔到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