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
“简直荒谬!”
白重九和毛先华相继拍案而起。个个义愤填膺,恨不能上前替洪少茗扇其耳光。
洪少茗是什么人,万历21年入太医院,被朝廷征为正八品御医,明神宗还授予了其“迪功郎”的官职。其后历经光宗、熹宗两任皇帝,深得看重。
直到天启因病死亡,太医院倾轧清肃,又兼年老,遂上书乞休,获准返回老家宜兴怡养天年。
返回老家的洪少茗并没有因为失去御医之名而沉寂,反而因为屡为乡邻治愈疑难杂症而名声大噪。
黄子善先是眼睛大亮,旋又熄灭。不管唐小贼子是不是得罪洪少茗,他的第二次挑战输局已定。还有什么值得窃喜的。
洪少茗这次途经襄阳是应楚定王朱华奎之邀,前往武昌府。
洪少茗不怒反笑,冲白重九毛先华两人摆手示意不要插话,盯视着唐三贯,“老朽倒要请教请教,主病根在哪?”
唐三贯先是礼貌地向洪少茗拱了拱手,然后走向宋百户身前,开口问道:“宋百户半年前甚至更早时,是不是曾经有跌倒或撞击扭伤过?”
宋百户“啊啊啊”的说不清楚话。
“你只需轻轻点头便是,不用回答。”
宋百户额头微点几下。
洪少茗眉头顿拧,走到宋百户身前。
唐三贯伸双手,推宋百户呈侧卧式,手掌搭在宋百户的脊背第二胸椎棘突高点上,手指掐入肌肉,轻拧,宋百户大叫一声,双手双脚同时扬起。
洪少茗脸色微变,失声道:“他的脊背五穴处有旧伤?”
“他的背部这条筋骨错位……”唐三贯摸捏着脊椎骨,“正常的筋应是松软而伏于肌肉筋槽内的,当筋得不到气血濡养而有病理反映时,其筋会变得紧张疆硬,如绷紧的琴弦样,这条静卧于槽内的筋就离槽偏位了。”
“这是拨筋正骨之法?”洪少茗惊讶的看着唐三贯的手法。
虽然明朝太医院开有“十三科”,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
但各太医、医馆大多“术有精专”,很少有太医横跨几个大科,比如洪少茗,擅长大小方脉、疮疡、针灸,对口齿、咽喉也小有涉猎。但他基本不看口齿、咽喉病症。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专谨精,以免误人性命。
明朝特别是明清后医术的没落一方面是中医的保守流传,从来都是师徒密传,有点好药方好技巧从来都不像西医一样,大张旗鼓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