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抱头蹲那儿

小惠学着老师刚才的口气,老气横秋的“嗨”了声说:“一言难尽啊!”

老师哈哈大笑揉着她的头说:“小鬼!据传说你们八零后都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怎么看你总跟沧海桑田似的。”

小惠板着脸说:“您又逗我,明知道我最讨厌这种说法了。吾们怎么就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了?也许别的小朋友是,我从小过的那个惨象,真是给蜜罐丢人。不能比上一代人日子好点,就说是蜜罐吧?那几百年前的人是不是得说我们活的跟神仙似的啊?这几年在那边眼看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后孩子条件更好,那应该怎么形容啊?”

老师顽皮地说:“哎呦,还生气了啊?小时候说话就冲,长大了更敢说了。算我用词不当,这总行了吧?”

小惠冲老师皱了皱鼻子说:“还不了解您吗!就是跟我开玩笑呢!看我什么反应。我知道您也不喜欢各种狭隘符号化的形容。”

老师点点头说:“是啊!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印记,而人的行为习惯和心里特征轨迹几乎是没有区别的。谁也不是圣人,何必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与自己不同时代背景的人。那些自以为是去批评和教育别人的人,往往显示出了自己内心的怯懦,思想过于僵化,不敢接受新事物。”

这番话听的女孩频频点头,崇拜地看着心里的偶像,心里却想起了另外一个人的样子,嘴上辩驳似的说:“不过有些老祖宗传下了的东西确实挺好的,也不应该看做僵化的代表,还是要坚持一下吧。”

老师似笑非笑地说:“那是自然了!我们是唯一几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这种历史文化积淀肯定会形成独特的哲学。对于新生事物要有选择的融入,不能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周边各国都在提倡学习文言文,就能看出我们本身的文化优势,可惜现在有些矫枉过正了。”沉了些许的时间,老师才又说:“怎么扯到这些上去了?不是你要给我讲讲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也很无奈吗?”

小惠在老师面前原形毕露地打了个响指说:”您这点评的太精辟了。离开时这里下了第一场雪,下火车时却骄阳似火。好像我之前十几年都白活了。几年时间的变化比之前十几年都多。刚适应了一些东西,转脸就淘汰了。“用手指头勾着手机挂绳,一圈圈地晃着说:”我走那时,还有个同学显摆他的汉显传呼机呢。过去之后,老妈也给我买了一个。后来赚到点钱了,越……继父说给我买个大哥大,联系着方便。怕带着上学影响不好,我就没要。现在看还挺明智的,一万多的大砖块儿,没两年就淘汰了。现在这小玩意儿多好用啊,也才几千块前,还是彩屏翻盖的。“摇摇头继续说:”不过也挺无聊的!那边同龄人里,十个有一半家里是做生意的,另一半不是倒腾房子的,就是玩股票的。只要碰一起,最开始的话题全是家里又赚了多少钱;最近什么东西能赚钱;港怂和台巴子多有钱;好几次我把话题扯到看书、考学、理想上,最后总会得到准备接班家里的生意、文凭没有钱和关系有用、理想都是骗人的鬼话等结论。最后我也懒得跟他们费吐沫星子了,随大流的跟他们瞎侃吧。“

小惠一不留神把想的都说了出来,看着老师忧郁的神情,心里骂道:”你是猪吗?都什么岁数了,嘴上还一点把门儿的都没有。“口气一变,赶紧从转学后遇到的各种新鲜事,好玩的事,生活中好的变化娓娓道来。看老师脸色逐渐变得明亮,才减轻了一些内疚的自责感。

开始是女孩一个人的单口。听的差不多了,老师开始追加各种问题,就变成了一捧一逗的对口。再后来,开始演化成了基于每个事件互为捧逗。最后老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给学生剖析了很多客观现象背后的成因。顿时让女孩把很多想不通的事情都点破了。

老师最后点评说:”我怎么感觉你出去几年,没进步,反而退步了啊?“摇头道:”这么说不准确。应该是在分析和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还不如走之前了,以前那种灵性都没有了。社交和情商却提高了很多,有种超出年龄的精明老练。深谈下来,都觉得对面不是我引以为傲的关门弟子了。阅读量也大幅下降了,我建议你的几本书,看得都很浅。你要是好好读了,肯定不会对有些现象看不透。你这次考回来了,分数还挺高。从外在来看,确实很成功,可远没有达到我对你成长的预期啊!看来你后面的大学生涯要努力了。“

这番话让小惠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不过话里这种慈爱的责备又让她很温暖与愧疚,赶忙说:”这还不是因为远离了您的关系吗?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没有您的监督引导,自然像大海中失去了灯塔引航的孤舟,只能随波逐流。“手上还比划着船在风浪中上下起伏的样子。

老师终于被我逗笑了,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说:”你啊!我看就哄我老头子高兴的本事没变。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词。那我们约定,到你毕业时,一定要把之前的书单内容和新推荐的书都看完了,然后再跟我来一场辩论会。到时候再惨败而归,看你有什么脸再过来蹭吃蹭喝的。“

伸出手掌说:”一言为定!保证胜利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绝对不会辜负党和人民期望。“

老师伸手跟女孩击掌约定时,师母恰好开门回来,提着满满的菜篮子说:“你俩又因为什么杠上了吧?都老大不小了,还跟小孩似的。我都懒得说你们。”

小惠嘿嘿笑着跑过去,抢过沉重的菜篮子说:“我的妈呀!鸡鸭鱼肉各种蔬菜,咱们不就做顿饭吗?您这是要给菜市场搬家啊?您二老一礼拜都吃不完吧?您这是要做满汉全席啊?”说完这句话,心里又冒出个坏小子的形象,摇头晃脑地说:“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师母小心翼翼地换掉衣服说:“这不都是某些馋猫从小就爱吃的吗?这大老远的回来了,总不能落人口实,说什么不给做好吃的吗!”

小惠斗嘴似的反驳说:“谁啊?这么忘恩负义,不知道好歹的!您告诉我,我帮您收拾她去!反了她了!”眼珠一转说:“怎么样?这衣服回头率肯定高吧?没跟回来几个老头吧?”

师母边往厨房走,边拧了女孩一下说:“没大没小的,就会耍贫嘴。还是以前那个蔫有谱的小姑娘好。”顿了一下补充道:“确实不错,遇到几个熟人,都跟我打听从哪买的。”多少脸上还是露出些许得色。

师母把小惠往厨房外边撵了几次,看她帮忙打下手的意思非常坚决,也就默许了女孩的存在。边削土豆皮边说:“我出去买菜这么长时间,你们一老一小都聊什么了?”

小惠手上的豆角很嫩,都扯不出丝来,想着一会儿炖豆角的味道,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咽了咽口水说:”也没聊什么,就是说了说过去那边的见闻。“皱了皱鼻子说:”就这还挨一顿骂呢!说我脑子不灵光了,退步了。唉!我有什么折啊?一天天的都是被大堆的功课压着,课余还要参加很多活动。上了高中还要管班里的事儿,真不愿意当这个破班长。早知道肯定阻止他们托关系,别这么特殊照顾我了。我真不是喜欢接受考验,承担艰巨任务。闲云野鹤的惯了。“

师母没好气地说:”我看就是惯的你,打小就应该给你安排点事儿干,也就不会整天这么自由散漫了。“

小惠赶忙说:”高中开始当这个破班长,我才特庆幸小时候没安排我做这些事。腾出大量的时间干点有意义的事。还有,深刻体会到老师说的对,一帮上学的小屁孩,弄什么社会上那套三六九等啊?本来就是懂得社交的场所,弄出那么多小圈子,明明我挺喜欢跟另外几个所谓的落后生玩的,就是得顾忌着某些人异样的眼光,干什么事儿都不自在,总跟有人盯着似的。挺讨厌的!“

师母不以为然地说:”这才叫成长呢!现实社会就是这样,还能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你还不翻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