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笑着说:“我就看原汁原味的,不看修改过的。”
他说着,就往新闻科办公室走。
孔思莹只好跟在他后面。
侯明站在一边,等孔思莹开门。
孔思莹心里有些忐忑,她唯恐自己稿子写得不好让部长失望,开门的时候手就有些颤抖。
侯明倒是神情镇静,在一边等她开门。
孔思莹将门打开后,请部长先进。
侯明进来后,他打量着这间办公室,说道:“这间办公室还真不大,三张桌子有点挤。”
就在他回身的时候,就看到了脸盆里泡的两只鞋。
他眉头一皱,没有说话。
一旁察言观色的孔思莹,将部长的表情尽收眼底,她连忙将自己的椅子拉出来,请部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然后从抽屉里拿出自己写的那篇稿子。
侯明坐下来,二三百字的小稿子,他看两遍,却不说话。
孔思莹心里没底了,她嗫嚅着问道:“部长,我写得……行吗?”
侯明说:“从新闻角度来说,你写的没有毛病,五要素交待得很清楚,这种动态消息也就是如此,应该说比较规范,但报纸不会采用的。”
“为什么?”
“你想,你写稿子的目标不是内宣,而是外宣,要跳出澜县,甚至要跳出寈州,放在全国范围内审视你这篇稿子,你说能发吗?”
孔思莹说:“肯定发不了,因为基层新闻本来就没有典型性,而且还是基层的会议消息。”
侯明说:“所以要学会提炼,请问,全市各地有哪些地方肯出资奖励外宣的?也许其它地方有,但没人宣传,亮点是什么?我不说你也清楚了。”
孔思莹的眼睛立刻亮了。
侯明又说:“当然,这样一篇稿子我对你没有过高要求,不指望上级采纳,但你写稿的时候,必须要有胸怀天下的格局,这样在立意上才能命中率高。”
“天哪,您太懂了!”
孔思莹由衷地说道。
侯明没被她的夸奖所动,他拿起桌上的笔,在“县委高书记强调指出”这句话的下面划了一道横线,严肃地说道:“你什么时候给高书记转正了?”
孔思莹就是一愣。
李主任走在领导们的后面,他跟老郑说道:“你们也进来开会吧。”
孔思莹将签到簿塞进自己的包里,跟在老郑的后面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差不多坐满了人。
前两排是空的,老郑和孔思莹坐在了第一排靠边的位置上。
主席台上坐着六个人,会议由副部长周建设主持。
侯明在会上谈了当前全县宣传工作的形势,高书记也讲了自己的意见,最后周建设公布了奖惩制度,这个制度分得很细,其中单独署名发表的新闻稿件各级媒体奖励等级是不一样的,特别规定,双人署名和多名署名稿件跟单独署名的奖励基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共同署名,将共同分奖金。
孔思莹注意到,老郑特别在本子上记下了这一条。
整个会议内容对于孔思莹这个新兵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如果不是王淑芬让她写这个大会的新闻稿,恐怕她的注意力会全部放在侯明身上。
她相信,会场上,可能不光她是花痴,因为侯明坐在主席台上太夺目了,他的形象和气质碾压所有的领导,就连高书记都被比了下去,周建设和另一位部长就更不用说了。
孔思莹从标牌上得知这位部长叫张新,看年龄比周建设年轻。
主席台上就坐的还有一位县委办公室主任。
会议散后,还不到下班时间,孔思莹跟老郑回到单位。回来的路上,老郑给孔思莹配了一把办公室的钥匙。
很奇怪,明明看见王淑芬回来了,却不见她人影。
看着办公室脸盆里的那两只球鞋,孔思莹微微皱了皱眉头,说真的,她很想把那两只鞋洗出来,因为不但占着脸盆,还不美观。
但是她想到老郑将的老辈儿婆婆试探新媳妇忠诚度的问题,就打消了洗鞋的念头。
她铺开稿纸,就想写稿。
老郑问道:“有思路了吗?”
孔思莹说:“差不多,就是心静不下来。”
老郑说:“一会我走,剩下你一个人好好构思。”
孔思莹问道:“我一个人?科长不回来了吗?”
老郑笑了,说道:“她呀,肯定是去五楼了。”
“她为什么总是往五楼跑?”
“因为五楼……”老郑欲言又止。
孔思莹说:“五楼也是办公的地方吗?”
“当然,五楼大部分是群团部门,其中就有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