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21≈gp=0jpg
李渊上一秒还在忌恨李世民,一有外乱,他能立刻戏剧性地变换态度对其委以重任。在李渊心中,外族、变乱比皇族内部的斗争要重要得多。
当时朝中最能打仗的的部队是李世民率领的武装集团,许多难以攻克的难关最后都要由李世民才能解决。李世民是李渊倚重的王牌,李渊有不得不重用他的理由。李世民对李渊的皇位构成了威胁,但李渊并不会打压李世民。外乱不止,是李世民不倒的基础。
五、二子的争斗,李渊看似毫无触动,实际在背后布局
史书记载,李建成等不断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目的是为了有所图谋,李渊对此明白,但无法阻止。此时李渊没有被架空,军国大事还是需要李渊做主,为何就无法阻止了呢?改立太子或者令李世民东去都是有能力实施的事情。这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李渊不想阻止这种行为。李渊轻易原谅李建成,并放任李元吉等人势力增强对李世民进行制衡,这对李渊是没有坏处的。
东突厥入侵边疆,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不考虑作战能力,只要说李世民久经沙场,需要休养之类的理由也能说得通。可李元吉作战能力一般,抵抗外敌怎么办?这可是头等大事啊。为何不派李世民去呢?可能此时李渊心中的忌惮已到达某个临界点,削弱李世民势在必行了。随后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弥补了不足:借口抵抗外敌,李元吉将李世民手下的精兵猛将纳入自己麾下。此一举,不仅李世民一派的有生力量得到极大的削弱,还可以确保李元吉打赢的可能性。之前李渊不放心李元吉独立作战,现在却一反常态的同意李元吉带兵,又默认李元吉抽调秦王府精锐作为补充,只能作此解释了。
六、计划如此完美,李渊哪里疏忽了
李元吉代替自己带兵出征,府内精锐又被抽调走,这对李世民是釜底抽薪式的打击。此时李渊目睹这一切,对李世民的防备也到了最松懈的时候。没有了对皇权的威胁,毕竟还是血浓于水的父子。李世民对他们所作的一切毫不抗争,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这让之前更为紧张的李渊突然放松下来,表现得比李建成还要粗心大意。李世民上奏举报,李建成多少还有点敏感性,李渊简直是毫无触动。李渊觉得此事不过是李世民失势后的满腹牢骚,不足烦恼,事变时李渊还在湖中划船呢。
此时距离大军出征近在咫尺,李渊等人想削弱李世民的计划只有一步之遥了。在这个间不容发的时刻,李世民趁他们防备松懈,一击就中,李渊等人的疏忽大意竟让李世民翻盘了。
手机用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更多完本小说关注微信公众号xbqg新笔趣阁进入首页很多精彩小说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