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考功员外郎

而且,考生的来源也不似以后那般以自学成才者占据多数。此时的科举考生,主要来源于官学,即从中央的太学、国子监等学府,到地方州县的州学、县学,甚至是乡学,学子们从乡学开始,会一级一级的通过考试逐渐晋升,最终在通过州府考试,会被送至尚书省参加科举,因此也被称之为“生徒”。

当然,也有自学成才之人参加科举,不过相对于官学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一级一级的参加考试,最终被推举到尚书省即可参加科举,这些自学成才的“散兵游勇”想要参加科举可就麻烦多了!

首先,他们得由邻里、乡亲保举、推荐……也就是让这些人给自己写一封夸赞自己人品没问题的介绍信,然后拿到地方官员那里,待其验证无误后,再参加一次考试,考试合格后,最终才会被地方官员推举参加科举考试,随当地贡品一同送往尚书省,由此这些人也被称之为“贡生”。

有人会说,不就是找人写个介绍信吗,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亲邻里,谁还会故意为难不成?

如此想你就大错特错了!按照大唐律法,这些参加科举的考生,若是地方保举不当……也就是说,若是这个参加科举的考生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错误,比如冒名替考啊、滥竽充数啊、道德沦丧啊什么的,若是被发现不仅被错举的人不能予试,就连他的所有同乡都要受到牵连,被剥夺考试的资格!

换作是你,你敢轻易给人写这种介绍信吗?

……

李承乾看着手中关于科举的信息,不禁微微摇头,暗自感叹,科举毕竟新启不久,一切都尚不完善,如此限制普通读书人的参考资格……这不摆明了不想让人家参加科举吗?

之后得跟李二陛下好好说道说道,把非官学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条件放松一些。

脑子里如此想着,李承乾继续往下看,下边是关于科举具体考试内容的介绍。

考试内容一般有帖经,即默写经文,类似于后世的古诗文填空;大义,即背诵或默写先儒对经典的注释;策,是依据经典或考量时政,对具体问题提出解答;论,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以及诗、杂文、赋等。

具体到不同科目的考试,具体内容又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