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倘若也能像国民党军一样的全面开花,联合作战,也许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就黔驴技穷了。参谋长刘先胜突然接口说:大军团作战那种气势首先就是不一样!
对了!粟裕突然脸色变得温和起来,很坚定的说:你们看,我们北面、西面、南面三面受敌,这东有波涛万里的大海,西有徐州薛岳兵团,南有国民党第五军追赶,北有冯志安大军虎视眈眈,我们被敌人追赶、挤压、缩进,敌人就差一点儿切断了我华野与山野的联系。我们被敌人逼进了一个狭长的地带,敌人企图张开布口袋让我们不钻也要钻,妄图给我华野来一个包饺子。可是,我们如果不上敌人的当呢,始终保持着和山野的联系,敌人的企图就会瓦解、破灭。刘参谋长谈到大军团联合作战,我也想到了,那就是只有山野了。山东野战军离我们最近,如果我们华野、山野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兵团,虽然不能像敌人那样全面开花的出击,但是,至少留给我们寻机作战的大好机会是有的。
我赞成粟裕同志的想法。谭震林的脸上的阴云似乎退去了好多,接口说:如果真如司令员所说,我们也就可以用大军团来对付敌人了。可是,我们距离山野不下千里之遥,即使能够联合作战,指挥也要统一。但怎么统一,也还是个问题。还有,华中局是否能够同意华野和山野联合,这又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问题还不止这些!粟裕司令员继续分析说:虽然我们华野和山野都是人民的军队,但是因为部队将士们天南地北,到处都有,统一思想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部队不能高度的统一思想,步调不一致怎么打仗?即使勉强打了,这仗又怎么打,能不能打好打胜。这个也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还有,我们还必须上报华中局、上报陈毅军长、上报党中央毛主席。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就按照这个想法拟电。
我同意!谭震林举手说。
我也同意!刘先胜也举起了手说。
我更赞成,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华野和山野能够联合作战!钟期光充满期望的说。
粟裕立即打电话给华中局,征求意见。
华中局是以党中央毛主席为首成立的。中央决定饶漱石任华东局书记。后来,为了加强华中局的领导,中央又批准以饶漱石、陈毅、黎玉、张云逸、舒同、李林、郭子化组成华东局常委会,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党政工作。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七省和南京、上海市,地处沿海,浩浩荡荡的长江横贯其中,人口众多,物产特别丰富,无论是陆路、水路、海运,航空,交通极其便利,生产发达,是稻米、小麦、大豆的主产地,商业繁荣,有六朝古都南京,繁华大城市上海。因此,华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地区的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顽强的进行过各种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经淞沪、徐州对日作战,连连失利,节节败退,纷纷西撤,南京陷落以后,这片大好河山被日军蹂躏,致使华中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八路军第115师和新四军肩负起敌后抗日的使命,在罗荣桓、徐向前、叶挺、项英、陈毅、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分别挺进山东和长江南北,依靠广大的华中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并在华中和山东建立了苏中、苏北、苏南、淮南、淮北、鄂豫皖边、皖江、浙东、胶东、鲁南、鲁中、渤海、滨海等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山东和华中两大根据地的面积已达31万平方公里,人口六百零二十万。
当华中局接到粟裕的电文后,立即同意上报中央,征求党中央的批准。粟裕当时是这样想的,他报告中央及陈毅说:经过一周保卫战,因一、六师未赶上,于19日晚退出淮阴。因此华中形势起了基本变化。沿运河线之淮安、宝应、高邮一线,因地形关系很难求得歼灭,只能取得在战术上的胜利,整个运河线以东地区成长蛇形,不利主力作战。为了改变华中局势,我们建议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得手后再向西扩张战果,攻占睢宁、灵璧、泗县,并扫除陇海东端之曹八集、大许家等处敌人,以恢复淮北路东地区,第二步攻占津浦路,配合刘邓包围徐州。这样李延年部必须东调,我可在其运动中求得逐步歼灭他之有生力量。如何望复。
次日,山野司令部里,陈毅就接到了华野发来的电报。
陈毅兴高采烈的说:这个粟裕呀,总是想我所想,我还没有深思熟虑可否,他就先给我来电喽。
政治部主任唐亮说:陈毅同志,粟司令怎么想的,你怎么会知道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