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棱也稍稍颔首。
李老太倒是不在意容棱的态度,一双眼睛只看着柳蔚,满脸满眼都是温和:“你坐,别拘束,这里都不是外人。”
妇人连忙拉着柳蔚坐下,又给她和容棱端了银耳茶,二人端着茶杯,对现在的状况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那妇人也发觉气氛尴尬了,忙扬声道:“我也姓李,我是李老太的娘家表侄女,我夫家也姓云,不过他的摊子要未时二刻才能收,现在还没过来,我夫家在家行九,你叫我云九嫂就是了。”
柳蔚又唤了声:“云九嫂。”
云九嫂是个话唠,屋里坐了七八个人,有男有女,她都给介绍了一遍,最后指着那还在纠结哥哥姐姐称呼的小童道:“这是我家的小儿子,叫狗蛋。”
柳蔚嘴角抽了抽。
那狗蛋已经仰头吼:“我叫云墨,文墨的墨,三表叔给我取的!”
云九嫂还是那副笑模样,说:“叫云狗蛋。”
小狗蛋委屈极了,抬头看向屋中那位学子模样的青年,喊道:“三表叔!”
被称作三表叔的男子只是漠然的回他一句:“你娘说的对,你还小,贱名好养活,大了再唤全名。”
小狗蛋悲愤的咬着嘴角,恨恨的把头扎进李老太怀里。
李老太稀罕的拍拍小家伙儿的背,哄了孩子,就对柳蔚道:“一路过来折腾了吧,别听这些人七嘴八舌的,你们先喝茶,让云九家的慢慢跟你们说。”
云九嫂笑呵呵的为柳蔚解惑。嫂子说得详实,先说了赠书的事:“其实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想找纪大人,可纪大人致仕多年,云游四海,我们实在找不到他,这不,前阵子京里的猫蛋写了信回来,说纪大人回京了,我们这才想着去见,
但又怕直接去找,会露了行踪,节外生枝,正犹豫的时候,国相大人突然回乡,我们这才想到这个迂折的法子,往上递了本书,想着纪太傅是老学士,对肖圣人的书应是会感些兴趣。”
岂止感兴趣,外祖父天天抱着那本书亲,还抱着睡。
柳蔚想到这里,又问:“那本书,极为难得吗?”云九嫂点头:“对外人来说是难得,但我们李家宗祠里就有一本,书是我让他三表叔去抄的,李家先代祖母,正是肖圣人家的家生丫鬟,故此这本《致知列文之说十数授赏》,我们李家一直供着一本。”
柳蔚翻开,第一页就夹着一张纸,上头写着,往西十里,第三户门。
柳蔚拿起那本经书,对杨老先生道:“怎么卖?”
老先生愣了一下,到底放下了手里的话本,从椅子上站起来:“要买?”
柳蔚微笑着:“照顾照顾生意,您这儿一天也没几个人进出。”
老先生牙疼了一下,哼了声,说:“十文钱。”
柳蔚付了钱,将那本《法华经》带走,在门口时,就见正好有骡车经过。
十里可不近,干走过去多傻啊,肯定是打车啊。
柳蔚扭头问杨老先生:“这附近哪里有赁车的?”
老先生懒洋洋的缩回到他的椅子里,抬手指了指右边:“拐角有个车行。”
柳蔚与容棱过去租车,刚过去就见到一个熟人,那人黑黑瘦瘦的,看着年轻,却很精干,正在给骆驼喂草。
柳蔚喊了声老板,坐在棚子里喝茶的老汉便扬声问:“公子要赁车?”
这个声音,惊动了正在喂骆驼的黑小伙,小伙一扭头,看到是昨天才载过的客人,登时笑得灿烂:“是你们啊,二位公子这是要走了吗?要出城了?还是回码头?”
既然是熟人,老汉也不张罗了,就指着黑小伙道:“既然是你的客人,还是你拉吧。”
黑小伙笑呵呵的,套上自己的骆驼,就招呼两位客人上来。
上了车,柳蔚给容棱一个眼色,容棱则始终面无表情。
夫妻二人不语,那黑小伙就问:“两位要去哪里?”
柳蔚似笑非笑的反问道:“我们去哪里,你不知道?”
黑小伙哈哈朗笑两声,也不问目的地了,扬起鞭子,就催促骆驼往前走。
等他们到了西十里外的街头,黑小伙拉停了骆驼,对他们指道:“宁公馆,过去第三户,敲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