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边军经过戚家军的改革,发展成一支以步、车、骑、炮协同作战的军团,这种作战理念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但努尔哈赤跟随明军作战多年,对这种战术非常了解、深知夏军的弱点——夏军的格斗能力很弱。
面对拥有强大火器、但格斗能力弱的大夏军队,缺少火器的女真选择了一种原始的方法来应对大夏边军的火器——用楯车配合重甲步兵冲击大夏边军的火器营,然后在出动骑兵攻击。从夏军和女真军的野战战绩来看,女真的方法无疑还是比较有效的。
红毛的火器远强于闽军、因此沈义仁选择的是鞑子的战法。这段时间他虽然在狱中,但闽军一直在做准备——制造楯车和重甲。
边军的火器装备程度其实是比较高的,虽然质量不如红毛的火器,但如果是调动一支有步、车、骑、炮协同作战的军团驰援福建,那么红毛显然是要吃亏的——如果是一支完整的军团,大夏一来可以占据数量优势,二来边军的作战体系和战术在面对红毛时是占据优势的。所以如果不考虑士兵和指挥官的个人因素,边军赢的几率会很大。
然而可惜的是,边军驰援福建的是三千骑兵——骑兵的移动速度快、攻击力强,所以朝堂上下都认为是唯一、而且最好的选择。但骑兵纵横无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装备火器的军队,单纯靠骑兵已经很难取得胜利。
“大人,朝廷从边境调来三千精骑。”李思明本以为孙盛打了败仗,朝廷应该就会启用沈义仁,结果没想到朝廷竟然选择了调动边军。这对抗命的闽军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内阁的人都脑子进水了吗?”暴怒的沈义仁直接掀翻了桌子。
“红毛火器犀利,说不定边军也会输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李思明此刻无疑是盼望大夏军队在次吃一个败仗。
“九成的几率会输。”沈义仁肯定的说道。
李思明瞪大眼睛、满脸狐疑的看着沈义仁。
“朝廷难道忘了戚家军击败蒙古骑兵的辉煌。”沈义仁没好气的瞪了李思明一眼。
“骑兵打不过火器兵。”李思明是聪明人,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替我给田御史,让他马上把信送出去。”沈义仁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孙盛——让他不要让骑兵单独出击,一封是写给天子——沈义仁主动求战。
李思明回到房间,立刻把两封信都烧了。
边军的精骑来了后,孙盛大喜、立刻好酒好肉犒劳他们。
“福建虽然有数万匪军,但只要击溃红毛、其余的匪军立刻会退回海上。如今匪军四散分开劫掠,正是将军斩将立功的机会。”孙盛知兵事,并不是庸才。他的分析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这支他寄予厚望的精锐骑兵吞不下红毛的那支军团。
“大人勿忧,区区匪兵,必手到擒来。”参将祖大乐出身辽东将门祖家——祖家世镇辽东,是辽东将门的中坚人物,祖家兵善战、是辽东将门中的劲旅,而祖大乐的骑兵是祖家最精锐的一股力量。
辽东将门急于讨好掌握朝堂的新贵——南党,因此才派出了敢和女真野战的劲旅。
夏朝武将的地位虽然远不如文官,但已经半军阀化的辽东将门却是一个特列——天子敢轻易杀督师,却不敢轻易杀辽东的总兵。
“这是本地士绅给将军凑集的一点粮饷。”孙盛一声令下,一箱箱银子抬了上来。
祖大乐虽然并没有磨洋工的想法,但收到十万两银子后,他显然更积极了。
“为了避免红毛收到消息龟缩在城内,本将决定明天一早就拔营。”在祖大乐看来,一个伏击就足以击溃红毛——对内地的匪军,无论是倭寇还是白莲教教徒,祖大乐所统帅的边军劲旅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祝将军旗开得胜。”孙盛大喜。
孙盛这段时间的压力很大,如果不是南党已经掌控了朝堂、那么他现在已经百分百被朝廷罢官,所以他需要胜利、需要击溃红毛和倭寇的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