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一)

抗日战史中的我 医郎 404 字 2024-04-2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看天吃饭”。

自古以来,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水利有发展,但是差的不可想象,今天的我们得利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民基建,水库大坝无数。那以前良田比例差别极大。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中五谷为主。以南方为例,稻田水利好的,可以一熟、二熟、有地方三熟,重点是水灌溉,无水库坡田就看老天爷给脸了,田靠山泉流水求活,种一季都看天吃饭了,层层用水车也只是短时救急,人用水车种的了多少田。自古以来大坝水渠引水种田,良田大多数都在江河边,无好的大坝河堤涨水就淹,旱灾减产必然。

中国自古以来用绿肥、粪肥。才有一泡粪都要坷自己田里的话,这是农人知道田肥的重要,不要觉得搞笑,有这心态是不对的,对祖先不尊敬。抗日战争时期,到化肥的大量运用,粮种改良前,大多数良田才亩产4石左右,500余市斤。

中国1963年才开始使用化肥,1963年~1968年都是进口化肥用,进口就意味着局限,这以后才开始尝试生产推广使用。

1975年中国才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并大面积推广,至此以后中国开始丰产,这是划时代的,袁隆平先生他们的努力是丰功伟绩,后人应该感恩。近来看网上对袁先生的副面评论,心酸哀叹!农业的兴胜,人口的爆发急速增长,生存空间物资的局限,历代人口爆发后就有了扩张、战争,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此阶段也无综合国力扩张,1982年把计划生育才定为国策,无奈之举。

农业的兴胜,水利设施齐备,不用以前那么多人去种田还高产量,人手的施放、人口增长的人口红利,至此我们商业发展才有了基础,改革开放学习先进技术,商业大力发展造福民生,才有了我们的好日子。

商业的发展重点在流通,才有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

1931年的全国大水灾,局限於当时全国公路交通,公路少,路况极差,当年雨多和水灾破坏,可以想象泥土路是怎么样的,救灾队伍自己走下来都是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