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你得想想看,我被多少人盯着啊!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弹劾了……”
张正书烦着呢,这会赵煦没“死”成,也不知寿命几何了。
赵煦在的时候能保住他,可要是赵煦不在了呢?
曾瑾菡有点恨铁不成钢了:“郎君,你怎么这么想啊,这做官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再说了,你若是让治下子民都交口称赞,谁人能动你?”
张正书一愣,想了想,倒是这个理。
“唉,若是官场如此简单,那就好了。”张正书郁闷地说道,“有时候不是你去惹事,而是别人给你惹事。一旦摊上事,事情就大发了……”张正书说的是历史上各种官场倾轧事件,别人处心积虑对付你,你再有能耐也是避不开的。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再加上张正书的各种施政理念与宋朝格格不入,想要炮制把柄,那太容易了。
在宋朝,一个县就好像一个独力小王国一样,任凭县令去施展。这也是为什么苏轼在地方上反而容易做出成绩,回到中枢,他就成了“嘴强王者”了,除了炮轰这个,炮轰那个,再被人炮轰以外,毫无建树。
但是,一个县令虽然相对的有施政自由,可也得别人不戳穿才行。像张正书这种格格不入的施政方法,保管是别人攻讦的好素材,一找一个准。再加上张正书的《京华报》,不知道曝光了多少贪官污吏,早就被那些官员恨之入骨了。如今张正书亲自下场,他们岂能轻易放过张正书?
可以想象得到,哪怕是张正书做这个亲卫大夫都被弹劾无数的家伙,做了县令,那会是怎么一个下场?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弹劾奏折满天飞的。张正书任何一个细节,都会被人一抠再抠,都会锲而不舍地让张正书明白官场的残酷。
曾瑾菡终于明白了过来,倒是担忧了起来:“这怎生是好?”
“能怎么办?凉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