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见张正书这条鲶鱼果然厉害,然后再接再厉地说道:“昨日朕看了一份奏折,是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呈上来的。奏折有言,西北禁军粮道屡屡受袭,近一月来,竟损兵折将达千余人。如此下去,西北禁军怕是有粮草不济之险。诸卿,可有良策?”
这个议题张正书还是挺感兴趣的,要知道他很想知道,如果大宋吞并了西夏,历史又会是怎么一个走向。
只是群臣被张正书开大招嘲讽了一番,没有人敢再吭声了。
沉默了一会后,枢密使曾布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何不听听张大夫的高见?”
赵煦也知道,这药效怕是有点强劲了。要知道这些文官们最拿手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在朝堂上辩论了,一副不把对手辩倒不罢休的架势。可张正书呢,一上来就用大量的事实拍打在他们的脸上,毫不留情地说他们脱离实际,根本一点建设性都没有,这叫眼高于顶的文官们怎么吃得消?
不错,这些朝中大臣确实是脱离了实际,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熙宁变法”中的种种问题。
也亏得章惇补了一些漏洞,不然的话,赵煦甭想把新法继续下去。
张正书就好像揭开皇帝的新衣那个小孩,让文官都挂不住脸面了,只能用他们最擅长的手段去攻击张正书。你不是说我们脱离实际吗,你牛逼一个给我看看?
赵煦也猜得到文官们的心思,但却没有点破,因为他也想听听张正书有何高见。
“张卿,你且说说?”
张正书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却要装糊涂地问道:“适才官家说得有点不明不白,我就想问一问了,西北禁军此刻驻扎在何处,粮道又是在哪里?很多人常常讥讽赵括,说他是纸上谈兵。但我们纸上谈兵,也得有张纸,有张地图啊?”
赵煦一愣,突然想起张正书弄出来的沙盘,他就有点不快了。
但旋即,这不快很快就消失不见。因为,张正书点出了朝中的务虚作风,狠狠地削了一顿,赵煦是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