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害怕了,但也有种兴奋的感觉,小心翼翼地说道:“回禀陛下,是有不少朝中大臣受贿贪污的证据……”
“嗯……”
其实历代宋朝皇帝对于臣子贪腐,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没多大事情,也就算了。就算是要惩治,也不过是贬官流放而已,不痛不痒的。要知道,有家族势力的官员,还怕什么贬官流放?有钱的话,在哪里都生活得异常逍遥。也就是苏轼那种死脑筋,才会穷困潦倒,在流放中不止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嘛,世上又有几个像苏轼这种洁身自好的官?
不说苏轼的施政如何,为官能力如何,但起码在道德方面,苏轼确实是完美无缺的。
和司马光一样,苏轼自身品德无暇可击。
但是,这种官未必对国家就是好了。历代宋朝皇帝也清楚,有的官能力强,但管不住自己的手。皇帝最怕的不是贪官,而是庸官。所以在定罪名上面,最让皇帝讨厌的不是贪腐,而是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那种官。贪官,在皇帝眼中确实不算什么重罪。因为皇帝的钱,在于税赋里的赋税,和农税、商税是分开的。看似绕口令,其实里面大有乾坤。
这么说吧,皇帝的钱袋子是内帑,也就是收上来的“赋”,是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这笔钱,进入皇帝的荷包,和国库是分开的。而官员,拿的是国库里的钱,和皇帝没有一文钱关系,皇帝不着急也在情理之中。
你试试动一下皇帝的钱袋子看看?皇帝不抽死你!
赵煦闭着眼睛想了好一会,才让彭元量扶着坐了起来,眼睛盯着不敢抬头的王庆说道:“王卿,你去跟那小子说,朕把证据交给他了,怎么搞臭那些文官的名声,是他的事,朕只需要看到结果!”
王庆先是一愣,然后惊愕地抬起头来,恰好看到赵煦的脸上,闪过一丝恨意。他不敢再看了,立即说道:“臣……遵旨!”
“你且退下吧!”
赵煦好像用完了全身力气一样,又想瘫倒在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