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天才,要是宋朝都不会用,那只能说大宋吃枣药丸啊!有经济的优势,大宋都不会利用,还能怪谁?
事实上,宋朝就是这么操蛋,这是一个矛盾的朝代!
对于文人,哪怕是文青病入膏肓的那种文人,宋朝皇帝都是许以高官厚禄的。可真正的人才,比如狄青,比如张元,宋朝却弃掷逦迤,根本不待见。然而,宋朝吃亏就是吃亏在这方面上。张元就不说了,要是宋朝对他好一点,西夏岂能建国?狄青若是没有愤懑而死,培养多几个将领,早在宋神宗时,就把西夏给灭了。
说实话,上天已经给了宋朝太多太多机会了,是宋朝自个不中用,愣是花样作死。
作到最后,宋朝终于成功把自己作死了。
张正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希望以一己之力,扭转宋朝的命运。只是,现实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张正书也闹不清楚是怎么了,比如他早就跟赵煦说过了,西夏可能在冬天进攻平夏城,可赵煦愣是没做多少准备,白白浪费了一个快速灭亡西夏的大好机会。
现在好了,陷入了拉锯战之中。宋朝算是进退两难了,可宋朝还端着一副架子,不愿意招降党项人。这不是摆明了激起党项人的同仇敌忾吗!张正书觉得,宋朝就好像一个臭棋篓子,每一步下得都奇臭无比,哪怕优势再大,都会被自己浪输掉。
张正书都不止一次问自己,扶持这样的朝廷,有意义吗?
然而,最后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做出了选择,张正书知道,这一份家国情怀,张正书是怎么都丢不掉的。
看了看身旁的曾瑾菡,张正书知道她或许不会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为朝廷着想。其实,张正书不是在为朝廷着想,而是为华夏着想。对于宋朝,张正书没多少归属感,只不过宋朝算是华夏正统,所以张正书才顺带为宋朝出谋划策罢了。张正书真正想要匡扶的是华夏,是为了华夏的历史,不要被那些腐儒给带偏了。
现在看来,历史的惯性还是很强大的,最起码张正书做的努力,并没有多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