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推食解衣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1180 字 2024-04-22

张正书也知道这首诗,白乐天就是白居易,字乐天,这首诗叫《放言》,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第三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整首诗是这样的:“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的道理,其实和张正书说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对人、对事要有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嗯,还是诗人厉害,区区二十多个字,就把问题说清楚了,还有典故。我呢,说了一大堆,都没说到点子上……”张正书自嘲地笑了笑。

曾瑾菡也偷笑道:“所以郎君要多读些书才是了……”

“额……”

张正书连忙换了个话题,现在叫他读书,这不是要了他的亲命吗!“姝儿啊,听说《京华报》上的《射雕英雄传》,快要写完了?”

“嗯,差不多了……”

曾瑾菡的《射雕英雄传》到底要简略得多,虽然大致情节都在,可行文上还是靠近了宋朝的用语习惯——书面用语习惯。所以,像金庸老爷子平淡的笔触没有了,反倒多了一丝文青的意味。不过这样也好,起码宋朝的文人很喜欢,极度追捧。而博君人(说书先生)也好根据方言改编,倒也挺合适。不过,正是用上了白话文,曾瑾菡写的《射雕英雄传》语言显得更加简练了。

语言简练,情节就短了嘛,金老爷子写的《射雕英雄传》有一百二十万字,可曾瑾菡的《射雕英雄传》,却只有八十多万字而已。可能还会再写个十万字左右吧,曾瑾菡就要写到大结局了。少了三十万字,张正书也没觉得有什么,反而情节更加紧凑了——虽然金老爷子的书本来就情节紧凑。

可古人写小说,过渡得都很快,一笔带过的。再加上语言的简练,字数才差了这么多吧。即便是这样,曾瑾菡的《射雕英雄传》都可以出好几本厚厚的书了——没办法,宋朝的书字体太大,装订技术也没太大的提高,不像后世那样。

“《射雕英雄传》写完了,我这还有一个构思……”

当即,张正书就把《天龙八部》说了出来,甚至不忌讳历史。

曾瑾菡越听越是佩服:“郎君,我想写!”

“写倒是没问题,可你有时间吗?”张正书嘿嘿笑道,“你不是还要帮我管理超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