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说得对,我也曾听闻过两季稻,虽然在杭州种得不多,但确实都成功了的。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六石谷,怕也是寻常之事。”曾瑾菡为张正书说话了,她还真的看过这类的新闻,在她还担任《京华报》主编的时候。
张正书笑道:“不仅仅是两季稻,对土壤的改造,优选优育稻种,沤肥施肥,播种插秧,精耕细作都是学问。这几天,我都会在明州,一一教会六叔你。对了,六婶他们呢?”
“都在家中刺绣哩。原先他们对来明州,还是很抵触的。但是平白得了二十亩地,这点事算得了甚么!”张康土叹了口气说道,“就是有时想念开封,想念张家庄罢了。”
原来,张正书为了刺激张家庄的人主动到外地移居,主动提出来要每一户赠与二十亩地,全都归属他们所有。在这二十亩地上,他们想种什么都可以。
但接下来买到的田地,却要按照张正书说的种植占城稻,严格执行播种前沤肥施肥,清明前播种,要用花盆肥土育苗,到了三月中旬要抛秧。至于收成,他们可以拿三成,其他的需要交税后再运到开封售卖。这也是为什么张正书要造船的原因,他可是拿下了漕粮的特权啊!
总不能一直租借别人的船吧,那样就不划算了。再加上张正书还要打通渠道,把南边奇货都拿到汴梁城的“家乐福”超市去贩卖。船,是绝对不能少的。
张正书显然看穿了,这张康土也是个实在人,他自己那二十亩地,还刚刚插秧呢。
对比起已经长了一茬的占城稻,张康土那二十亩地,显得小家子气多了。张正书也知道,占城稻比起中国原产稻是口感差了点,产量也低了一点。但是,一亩地达到三石粮那是没问题的。
知道张康土的心思,这二十亩地不过是保命口粮,要是其余八十多亩都黄了,一家人也不至于饿肚子。
“待得第二季水稻收割了,你们也可以回张家庄一趟嘛……”
张正书的提议,却没有得到张康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