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繁琐的礼仪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1118 字 2024-04-22

回到张家门首的时候,新娘子在张正书的搀扶中下轿了。这时候,还不能随随便便进门,需要有几个礼仪才行。第一个礼仪,就是乐官、行首美妓、抬轿、鼓吹之人等,“拦门”讨“利市钱物”。这乐官、行首美妓等拦门时,要念吉利诗句、讲吉利话的,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向婚娶之家化点“利市钱”,为婚礼增热闹气氛。

张正书也乐了,这和后世的婚礼也相差无几,特别是广东那边的婚礼,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宋朝这时候的“拦门”很有规矩,不会死死拦住,还会念诗,显得很是文雅。

好在张家也早有准备,张正书大手一挥,从中牟县赶回来的来财立时会意了,掏出不少红纸包好的“利市”,一个个派了开去。

那些乐官、美妓行首拿了“利市”之后,一个个笑嘻嘻地跳开了去。待得张正书亲手把“利市”递给李师师的时候,张正书还朝着李师师眨了眨眼睛。李师师会意,也笑了起来,虽然只是略施粉黛,却也明艳动人。曾瑾菡隔着红头巾,也瞧得真切,恨恨地用指甲在张正书的手背上挖了一下。吃痛之下,张正书才醒悟过来,连忙握了握曾瑾菡的柔荑,也不敢有啥小动作了。

待得派完“利市”之后,就要进行第二个礼仪了——撒谷豆之礼。只见有几个人手中拿着一斗谷、豆、钱、果、草节等,一边神神叨叨地念着什么,一边在门口处撒着谷豆,引得一众孩童上来争抢。这个俗叫压青阳,青阳、乌鸡、青牛是传说中的煞神,也叫三煞。

这种撒谷豆,驱邪三煞神之礼俗,大约始于汉代,至宋朝时还在流行着。有传说,如果青阳、乌鸡、青牛三煞在门口的时候,新人不得入,犯之损尊长及无子。若以谷豆与草禳之,则三煞自避,新人可入也。其实此举是婚姻之家希望通过撒谷豆之礼,以求消灾灭难,确保新人平安。

第三个礼仪,则是新妇跨马鞍之礼了。所谓跨马鞍,其实就是踩在毡席上,不能落地。这时候由一位行首美妓捧镜子倒行在前引导,后跟数个女子,手执莲炬花烛;两位新人跟随亲信使女左右扶侍而行。入中门后,先到预先空出的房间中少歇,这房里当中悬帐,新娘子入内而坐于左边,这叫做“坐虚帐”,也叫做“坐富贵”,也是讨彩头的意味。婚房门额上预先挂好一新缎、新妇入门之时,跟着的人都争夺这新缎,愣是要扯下一片才离去,这叫做“利市缴门红”。这样的举动,则是随行的人讨个彩头。

这时候,新人就在房中坐等吉时到,才能出去拜堂。

张正书坐在床的右边,握着曾瑾菡的纤纤素手,低声说道:“姝儿,你累不累?”

曾瑾菡说道:“不累,倒是你又喝了酒,又骑着马走了这般远,你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