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把银行、蜂窝煤作坊弄起来,张正书就达成了另一项成就——麾下工匠超过一万人!
这样的形,真的是想想都兴奋啊!
但是,张正书却知道一件事,斗米恩,担米仇。不仅是他,这汉子对人太好,说不定别人还不领他的。再说了,就算现在招个数百人来,也是没用武之地的。李家村作坊虽然一再扩建,但还是脱离不了小作坊模式,起码在张正书看来,最多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工厂的模样。这样的小工厂,生产效率能有多高?
“二十人吧,最多二十人。你找几个相熟的船家就行了,不超过二十人就行。”张正书沉吟了一番才说道,“其他人有怨言的,你就这么说,以后我还是会招人的,叫他们练好一点cao)舟技术,到时候你要作为考官来考考他们……”
“啊?小的……”
这汉子刚想说“不成的”,却被张正书堵住了嘴:“难道叫我这个外行去考他们怎么cao)舟吗?他们技术如何,你要知根知底才行的!要是后因为某个人的技术不过关,导致翻船,那才追悔莫及!”
张正书严肃的面孔,告诉了这个汉子他不是在开玩笑。只要是在水里讨生活的,就该明白“善游者溺”的道理,没人敢掉以轻心。瞧瞧汴河上那些来往的船家就知道了,每到一处停船,甚至每天都要祭拜水上行神。船上可以什么都没,但是香和香炉是必须要有的。
这汉子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了,估计是在考量,到底要哪些人了吧!
张正书给他添了一点茶水,说了这么久,他面前那杯茶早就凉了。“喝点茶吧……”张正书淡淡地说道,看着正在煮着的开水,水注里发出了“嗡嗡”的响声。“契约的事,你找齐人之后,来汴京城中景明坊‘京华报社’,我在里面等你。”
这汉子自然是千恩万谢,然后很感激地把那条鱼给了张正书。
张正书也是尴尬啊,他总不能这样提着回去吧?这时候他就有点想念来财了,有个书童在,丢脸的事都不用他做,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