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1115 字 2024-04-22

曾瑾菡被吓到了,“他能行吗?”

“原先是不行的,但经过学习后,应该能行了。”张正书笑道,“没有人是天生就会的,都要学习才行。”

曾瑾菡点了点头,突然俏皮地说道:“那郎君为何不学习?我还想着做一个进士的妻子哩!”

张正书一愣:“你希望我去考科举?”

曾瑾菡展颜一笑道:“看你被吓成这个模样,我是说笑的。你这人啊,好生惫赖,哪里做得了官!要是你做了官啊,那百姓就倒大霉了。东一个主意,西一个主意的,百姓被你支使得团团转,非得怨言大起不可。到那时候啊,你被贬到崖州就惨了!”

不得不说,曾瑾菡太了解张正书了,一旦张正书做了官,他肯定要把衙门的结构重新调整,弄出一套最高行政效率的班子来。然后,还会带领着治下百姓创富,但项目是一个接着一个,恐怕百姓真的受不了。最后,张正书还会竭力打击恶霸势力,说不定还会逼反一些人……不管怎么看,张正书的手段都是很强硬的,不会婉转的来。这样的官,不闹出事来都算菩萨保佑了。

看看包拯就知道了,这个酷吏去到哪里上任,哪里的乡绅乡缙就把他恨得牙痒痒。而且,就算在朝中,包拯都要闹出一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比如说,包拯曾经建议,加重对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限制皇权。还要废黜有贪渎记录的官,从此不得再做官。遴选郡守县宰的时候,对于纳粟、蒙荫等途径做官的,要考核试用才行。这也就罢了,包拯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但包拯最厉害的,还是他上奏说“檀渊之盟”不可靠,不是抵御辽国的计策,应该要加强操练军队、挑选能战的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岁币”可以说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了,包拯居然敢反对。甚至,连崇文抑武的既定国策他都敢批驳,还有什么是包拯不敢做的?

要是张正书做了官,恐怕他做得比包拯更出格。

然而,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宋仁宗,能包容这么出格的包拯。更别说,比包拯激进得多的张正书了。

“那是,我要是做官,恐怕不到三天弹劾的奏疏就堆满官家的龙案了。”张正书开玩笑说道,“还是不做官好,一身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了,你不是想去看超市建得怎么样了吗?我带你去看看……”

曾瑾菡一听,已经欢呼雀跃了:“那快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