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小官人的意思是,遇到有人私闯就要拿下?”
刘忠其实不傻,相反脑子还灵活的。要是刘忠的脑子不灵活,怎么能做到一个反贼头子?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嘛,我们家是良民,没啥兵器,你用什么兵器趁手的话,我可以给你量打造的……”
在前一世,张正书也以为宋朝是要止民间私蓄武器的。而宋朝建立之初,太祖赵匡胤也确实下过一条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但为了写《雕英雄传》,张正书专门找了一本宋朝《刑统》翻了半天,才发现这么一条令:“甲、弩、矛、矟、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弓、剑、刀、楯、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听有。”
啥意思呢,就是甲胄、弓弩、长矛、马槊、马的甲具等,私人蓄有是犯法的,超过一定数量是要以谋反论处的。
但是呢,弓箭、刀剑、盾牌和短矛,则是私人可以拥有的。而且,弓箭是公开出售的,要不然为何武举会考弓箭呢,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武林人士,亡命之徒都是携带朴刀行走江湖的,因为朴刀也是民间可以持有的武器。
从熙宁年间开始,连奇兵异器都可以携带了,因为熙宁变法,保甲法,也就《畿县保甲条制》有规定:“除兵器外,其余弓箭等许从便自置,习学武艺”。可以说,王安石王介甫为了提升大宋的军力,已经“不择手段”了,还因此规范了武举。
所以,《雕英雄传》里的大侠们,带着一把刀剑之类到处跑,是没有问题的,符合宋朝的设定。要不然,《水浒传》里也不会有“青面兽”杨志卖刀的一段了。甚至张正书还想着,会不会就是这刘忠,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把祖传宝刀给卖了。结果碰到了一个泼皮,刘忠忍不住杀了人,才落了草。当然,这事史书没有记载,刘忠现在也不算穷困潦倒,恐怕这事也不会发生了。
但是到了元朝,别说刀剑了,连弹弓都要没收,甚至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的荒唐事都有。
可以说,从这一点来看,宋朝十分像后世的米国。
张正书也是庆幸,因为不刀剑,所以他才有机会钻研炼钢术。毕竟农用钢铁和军用钢铁,差得还是远的。他的铸币作坊也有点不务正业,不仅研究钢铁,还招了好几个专门打兵器的匠人。所以,张正书才有这么一问:“你要兵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