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项羽

汉之西 梅溪小童 1473 字 2024-04-22

项羽身高八尺二寸(约190左右),力气大到能举起鼎,才能和胆气过人,吴中子弟都畏惧项羽。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项梁、项羽硬是把吴中地头蛇给压下去了,可以看出项梁、项羽这两条龙有多强。

在秦始皇东游路过浙江、会稽(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今苏州)时,项梁和项籍曾去观看巡游队伍。项籍看着秦始皇的庞大的巡游队伍,说道:“我可以将他取而代之!”(“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说:“别胡说,被人听到了会灭族啊!”从此,项梁更认为项羽有奇志。

“彼可取而代也”这话真是简单粗暴!从这话里,可以看出项羽的自信、豪气及远大的志向。

还记得刘邦看到同样的情形说的那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史记》)吗?

刘邦、项羽两个人说的话都含有想改变现状,取得天下从而享受无尚荣光之意。

刘邦出自草根,充满羡慕和向往的话语表明了他平和的性格、希望成为大人物从而获得别人尊重的,他后来一直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努力,并做到了能屈能伸。同时,他深深地了解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赞美对一个人尤其是草根出身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在中国,权力崇拜的思想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要想让一个人获得尊重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官做,从古到今,莫不如此。刘邦在他自己夺取江山的过程中频繁地抓住并利用了人特别是有才能的人的这一心理,让“人人都可出彩”,从而让自己获得巨大的成功。

而项羽豪气干云的话显示了他的自信和魄力,这是一个心高气傲的性情中人才说得出来的话,说明了他为人豪爽直接,不会委屈求全。他的话语之中也夹杂着一丝粗暴和仇恨,项羽出身于楚官贵族,身负国耻家仇,复国思想一直存在于他的灵魂深处,所以,他对灭亡楚国的秦始皇怀着深深的恨意。

这两句话表明了刘邦和项羽性格迥异,这些性格特征在他们以后对事对人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展露无遗,不同的性格,注定他们会做出不同的事,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所谓“性格决定成败”。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也就是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之后的两个月后,消息传到会稽,会稽郡代理郡守殷通多半是怕别人跟风起义也会把他杀了,心中不免打鼓,他一向认为地头蛇项梁贤能,就召他去讨论这件事。

一个计划在项梁心中谋划形成了。

项梁对郡守说:“大江以西的地方都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先下手就能制服别人,后动就会被别人制服(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喜欢用的“先发制人”这一战略名称实源于此。

殷通听后叹了口气,说道:“听说先生是楚将世家之后,举大事只有靠足下了!”

项梁说:“吴地有一个奇士叫桓楚,逃亡在湖泽之中,人们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说完后,项梁就走到外面,嘱咐项羽拿着剑在外面等候,如此这般,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