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样一来,肯定没有黄雪若每天观察,时刻调整配方,来的效果显著,但除非唐德真的舍得大价钱聘用真正的药膳师,且花费更多的钱财,买各种名贵的食材药物,否则,这已经是黄雪若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唐德倒是不觉得自己真的抱着一本书,就能学会别人需要好多年钻研,才能学会的药膳,他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做一些基本了解而已。
此外,唐德也开始涉入晶火科技的内容。
或许是基于前世那么多年对科技的崇信,唐德其实对这晶火科技很感兴趣,只是这门课程要专业太多,分科也多,没有导师具体教导,就算是入门也是很难。
而且,红岩城还是太偏了,远离焱武王朝的中心,其对于晶火科技的应用方面,简直就是乡下土包子级别,除了那铁路火车,就是几把左轮,其他的都没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当然,以上这些只能算是课上开小差的活动,唐德真正的重心还是放在修行上,经过半个月的适应,唐德已经将呼吸频率改成了《七十二口养心术》的节奏了。
虽然在城市内,煞炁少的可怜,但积少成多,总是一分收获。
至于《明玉心》,这个却是水磨豆腐的事情,是以煞炁对心脏的改造,要的是稳当,而稳稳当当的结果就是只能慢慢来了,急不得,躁不得。
而在《九转升龙道》上,唐德也算是跨过了门槛。
和常规的炼体法门,自皮肉筋骨开始不同,这《九转升龙道》一上手的就对准了人体关键位置之一——脊椎。
作为人体的支柱,脊椎上端连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中间又分为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不仅仅要承载身体的重量,更保护五脏六腑不受伤害,在接受到外力震荡时,还是由脊椎将力量传递到下肢。
而在《九转升龙道》中,第一步就是要将脊椎练成一条领群龙。
大龙一成,盘躯可承十万斤巨力而无损,伸展可爆发移山之境,更可以领袖群龙,为其他部位锻炼提供扎实的根基。
当然,此时的唐德也只是初窥门径而已,若是想修炼有成,那还得很长很长时间,甚至,他估算着即使养心有成时,都不一定能有所成就。
事实上,伴随着唐德对《九转升龙道》的深入研究,他已经渐渐明白,这一门武道,几乎看不到尽头,值得他花费一生时间去修行,嗯,直到死。
好吧,相比较上面两门的‘不顺’,在《大荒刀》上,唐德终于找回了自信,并再次体会到一日千里的畅快感。
ps:成绩太惨淡,作者征求一下意见,申请个防盗版的会不会好些?
吾姓秦,故,吾所创王朝即为大秦王朝。
吾铸炁为煞,故,吾修炼的力量可谓之曰‘煞炁’。
至于秦始皇啊,那是吾与世人开的一个玩笑!
——摘自《七煞宝书》之开卷篇,首语。
……
木屋内,幽幽的灯火跳跃,唐德已经坐了起来,他将手中书籍翻过,让那《七煞宝书》四个大字朝上,又翻开第一页,在那首篇《蕴身》之前,他就看到了这段语录。
庇护所内因充盈的煞炁,常年阴冷,但此时此刻,唐德看着那书籍上的字迹,只觉得心中一片火热。
传说中,始皇帝在一统天下后,曾将征战半生获取的财富分成了两份,其中之一充实了国库,作为战后重建家园的经费。
另一半则运至咸阳,归入阿房宫。
可以想象,举国之力的一半是何等庞大的财富,而当大秦王朝历经千年国祚而亡,焱武家族的军队急匆匆的攻破阿房宫时,就是奔着这财富而去的,可却是一无所获。
后来,渐渐有流言传出,焱武家族曾拷问秦朝余孽,得了一个消息——那位始皇帝很久以前就预测帝国有消亡的一天,于是将那一半财富藏于某处隐秘之地,留给后人复国之用。
至于隐秘之地到底在何处,始皇帝却是将线索留在了曾经的随身物品中。
这信息一经传出,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那位千古一帝是公认的生而知之的妖孽存在,而当人们开始着手调查研究时,也着实发现了那位留下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这《七煞宝书》算是其中一例,尤其是这卷首的一段语录,和宝书的内容即不搭配,又奇奇怪怪的说不清楚,就成了人们的怀疑对象。
当然,最初对这个感兴趣的终究只是少数人,大家也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但伴随着学城的介入,并在考究后,给出这就是秦皇遗宝的线索后,才令所有人疯狂起来。
只是,这两百年间,《七煞宝书》都被焱武皇室秘藏,旁人只得干瞪眼,而现在,当宝书流出,但凡有些能力的人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机会。
如果说七煞宝书的内容,按煞之本源的讲解让修煞者无法释怀,那么这秦皇遗宝,就足以让所有的世家都动起来了。
只是,唐德心中火热的可不是所谓宝藏,他是穿越客,他心中有另一个版本的历史,他知道秦始皇代表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