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方远记得小时候,这会应该是要贴年画了——
老爸拿着年画,站在长凳子上,他拿着浆糊站在边上,指挥老爸,上一点、下一点、左一点、右一点,把堂屋贴的满满的。
戏曲画、电影画、华夏风景、外国风光……够他看上小半年的。
现在没人买年画了,都只买一本挂历画挂在堂屋。
手里拿着小锣唱春的不见了,一人装扮财神、一人拿着方盘挨家挨户送财神的,也不见了。
大年初一舞狮子的也少了许多,那起码要三个人,两个人舞狮子,一个人拿方盘,在你家舞动一会,嘴里说些吉利话,然后你在方盘上放个一块、两块,他们就离开去另一家。
一群小屁孩跟着舞狮子的满村跑,农村人过年,堂屋里的饭桌上,瓜子、花生都是堆满的,小屁孩们跑进去,笑嘻嘻说声拜年了,然后抓上一把瓜子、花生就走,半个村子跑下来,衣兜、裤兜全满了。
有些胆大的小屁孩会偷偷去扯狮子身上五彩的毛,说是缠在扣子扣子上能辟邪。
曾经的他也是小屁孩中的一个,只是他没有胆子去扯狮子毛。
年画不贴了,春联家家户户却要贴上好几副。
新圩村有写一手好字的方文化,谁还上街去买春联?
有些心急的人家已经拿了裁好的红纸来找方文化了。
方文化也早早作好了准备,饭桌搬出来,放在了大门口向阳的地方,毛笔洗净了、墨水磨好了。
求人写春联,几支好烟总归要敬的,几天下来,凑凑就有小半条烟了。
年味虽然淡了,但今年多了小姑一家,家里也变得热闹了许多。
蒸团子、包馄饨,备好过年的饭菜,闹忙到大年夜,两家人美美吃了一顿年夜饭后,女人们围着电视看春晚,男人们坐在饭桌前,抽烟闲聊,碰到喜欢的相声、小品,就凑过去看一会。
大年夜,女人看完春晚就可以休息了,男人必须守夜过十二点。
一过十二点,新圩村上空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如果推门出去,可以看到无数个光点在天空炸响,此刻,整个华夏大地都笼罩在“噼里啪啦”的声响中。
密集的鞭炮放过后,就是零星的鞭炮声,这个零星的声响一直会延续到天明。
男人放完炮,也不能马上上床,他们还要打扫屋子和晒场,这叫除旧迎新,要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的到来。
江南的习俗,大年初一的早上,女人是不用起床烧早饭,这是她们一年中唯一可以赖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