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坚壁清野

王霸大唐 无刀子 1161 字 2024-04-21

大业元年,隋炀帝下令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当时朝廷控制的人口也是八百九十万户,总人口四千六百万人。

十二年之后,隋炀帝在万念俱灰下和萧皇后一起第三次乘龙舟下江南,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他是在逃跑,而且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到中原。

儒家写历史都是帮着当朝皇帝写的,隋炀帝的龙舟其实并不是由上千个美女拿着镂金的船桨划的,他两次下扬州都是为了安抚江南的百越族去了,百越人跟突厥人差不多,都是部落制的,因为它们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且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所以并没有对江南形成威胁,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打算灭掉百越,但因为百越地区的地形复杂并且气候炎热,中原的士兵根本没法适应,在三次战争中前后损失了三十万人马也没能将百越打下来,百越的百姓也被屠得人口凋零,大山之中难得见到村庄。

到了汉武帝时期,百越形成了南越国,当时号称百万带甲,但是在最后投降时南越国在册人口总共也就四十万,就算将那些散布在深山老林中的部落也算上最多不超过六十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瑶族、苗族、黎族、壮族也时常与江南道的汉人发生冲突,江南并不是大多数中原人想象的那么太平,只是南方的山多汉人不经常进山,而外族不轻易离开山林,冲突才没北方那么激烈而已。

秦始皇修的驰道最南到达了会稽山,由于南征百越路途遥远行路艰难,秦始皇害怕行路途中缺水断粮特意命人在百越间开凿水渠扩充道路,他征兵在湘江和漓江开凿灵渠,以供物资从水路运抵前线,为了有效控制在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派兵修建了五尺道,开山修建道路十分不易,他们就用了李冰修都江堰时用的办法,在岩石上烧柴猛烧,然后泼冷水使之炸裂,五尺道和灵渠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使用,虽然一开始是为了军事的目的,但它们就跟都江堰一样造福了一方。

“始皇帝不做没意义的事,修驰道不是为了巡游天下,而是为了派兵,如果有一天咱们跟其他国家在本土作战驰道肯定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到时候我们要怎么防守?”那间日后用来传播武道的大禅堂内,张涛一边喝着酒一边问。

王守善有点不喜欢张涛这种不言胜先言败的问题,但守护驰道是必须的,谁叫轨道上铺的都是金锥。

天要下雨,铁一沾水肯定会生锈,只有铜才不会生锈,纯铜做的铆钉成本太高,还是做成青铜的最好,怎么他们越活越像战国的人了。

“除了吐蕃和大食,突厥、百越以及契丹都没有生产轨道和金锥的能力,咱们只需要将轨道破坏了他们就没办法使用了,轨道是战略物资,不能放在驿站里,每隔一定距离咱们就设立一个大一点的城池存放日常维护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在和平时这些城池可以作为城市供人居住,到了战时它们就能成为堡垒,如果城市守不住就将那些工具和材料破坏掉。”

“那吐蕃和西域的驰道就不修了?”李白皱着眉看着张涛提供的地图,这是墨客们在周游时所绘,看起来要比某些公廨里的地图还要精准。

“韦坚的意思是想开辟西域,让集贤院的校书郎们有个去处,只要有了政绩想调回来很容易的。”王守善毫不避讳得将和韦坚密谈的事说了出来“以前张宰相不是干了同样的事么?”

两人的视线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岭南,如果能在崇山峻岭之中修一条路到岭南,那运输方式肯定会比现在更方便,海运运的东西虽然多速度却太慢了,而且中途还有转运,成本又提升了上去。

不过要修这条路可一点都不容易,百越人跟汉人有仇,他们只是因为人口稀少而暂时不构成威胁,一旦汉人在山中修路他们肯定会破坏的。

“听说长安人夏天吃的清风饭是冰块做的,要是有了冰,岭南的水果也能运到长安了。”张涛砸吧着嘴,一脸向往得说“真想吃荔枝啊。”

“可以冬天将冰块送进大城里,然后注意保温就行了。”李白有些异想天开得说。

“谈何容易,比起制冰咱们还是要先找到欧冶子的后人,只有他们才知道铁器防锈的办法,有了防锈的办法就能用铁来做铆钉。”

王守善不由叹息,横刀必须每隔一段时间保养一次,不然很容易生锈,巴人的剑则省了麻烦,只需要定期磨一遍就好了,铁矿采集很困难,箭矢的箭头都是用铁做的,根本没有足够的铁给士兵做甲胄,有些横刀也被融了做箭头,每次在冶炼铺看到那场面王守善就觉得可惜。

“如果没有花鸟使了,宫里的女人被放出去就不会再有新的女人被送进去了吧。”碰上这样的岳父让王守善无奈,他养的那些女人实在太会花钱了。

“花鸟使都是宦官,江南是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陛下下诏了,官民之家如果隐匿其女不应征选即处死刑,那些宦官常常喝得醉醺醺的就跑到别人家里去,还不许女眷回避,有些已经有未婚夫的女子只要被花鸟使看上了就会强行拆散,他后宫里的女人实在太多了,恨他的不知道有多少,每次他吃饭都要宫女尝过才会入口,他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王守善和李白听了张涛的话一起不屑冷哼,这作风符合李隆基的性格,他横行霸道惯了,根本不管别人会怎么想。

只要皇帝好色的毛病改不了世上就永远不会少了宦官,更少不了贪慕虚荣的女人,国库耗干了上哪儿去找钱修驰道。

王守善越来越觉得李隆基像他的汉人阿耶,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是处,宫里的女人没哪个会真心爱他的,甚至连那个杨玉环可能也一样。

他很孤独,同时也很可恨,可怜之人肯定有可恨之处,他要是真的那么渴望爱情当初就不该废了王皇后,一个能在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跟他成亲的女人绝对是真心爱他的,但功成名就后李隆基就忘了过往的那些真情,沦落到现在这幅田地纯属他自己活该。

杨广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将盛世给整没了,王守善忽然有些后悔不该将驰道推荐给杨慎矜,那个老糊涂要是跟杨广一样用了急政那大唐的江山就会毁在他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