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别开生面的选招,狼性暴涨!(上)

河东太守温襜,本是晋阳人氏,无奈为官一方,守土有责。温府少爷温峤,年方十七,为照顾温氏家族老宅和晋阳城内的温家子弟,特选招精壮家丁一百余人。凡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一下的健壮男子,不论种族家世均可报名。有意者可到温府正门外报名登记,二月初八正式开始选招。选招共分三轮进行,参选者每通过一轮,即可领取大馒头四个。最终被录用者,温府赠送安家费黄金二两,谷物、绢帛若干……

一旦录用就给安家费?这个温府少爷也太大方了吧?

而且,这样的安家费也确实够意思。晋国时期主要沿用汉朝的“五铢钱”货币,但由于铸币数量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市场流通的需要。因此,黄金、谷物和绢帛反而更受平民百姓的欢迎。

李文乔此举,类似于商鞅变法所采用的“徙一木得千金”的手法,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广告效应:既让参与者都能填饱肚子,又让最后被录用的人都能安家,饥寒交迫、颠沛流离者自然会趋之若鹜。

在乱世之中,能够如此重视普通家奴的世家子弟实在是凤毛麟角,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三天内,温峤的名字和这个“选招广告”很快就传遍了晋阳内外,就连附近州县的平民也有所耳闻。心动者、赞叹者、冷嘲热讽者、半信半疑者……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二月初八日,晴空万里,暖风醉人。

城门一开,晋阳城里似乎多出了许多青壮年男子,其中不少人进城后都在打听温峤少爷和温府地址。守门兵丁这几天也有些麻木了,不但他们,就连晋阳城内许多民众,只要有人问起温峤少爷,都会习惯性地往城西一指:“向城西直走,就能看到几处大宅院,门口最热闹的就是温府!”

日上三竿,温府大门口已是人声鼎沸。

在众多参选者和围观者眼里,最醒目的就是温府大门左边有两排大笼屉,摞得比人还高。温府的厨子们还在源源不断地搬着刚蒸好的笼屉,汗水与蒸汽齐飞,脸面共锅底一色。

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门右边的队伍。清一色的青壮年男子,排成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一直站到了西街口,粗略估计一下,至少有上千人。而且,人数还在不停地增长。数量庞大的围观者中也有不少跃跃欲试者,不时有人终于下定决心,加入到漫长的等待之中。

“少爷,是否可以开始了?”温十三有些局促不安地问道。他和其他家丁一起,负责维护秩序。一开始他们还以为人数不会太多,毕竟前两天来报名登记的只有五百人左右。谁知,今天正式选招时,忽然凭空冒出了这么多外县来的汉子,而且很明显有多半是胡人,桀骜不驯的样子,目光不善,虎视眈眈,盯得他们都有些发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