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庶务

三国之曲有误 痴笑我 1722 字 2024-04-21

李吉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周瑜却已经示意不想再说,让他先去休息。李吉离开后,蒯越才上前来,笑道:“主公,幕阜姑娘真奇女子也。”

周瑜也笑道:“是挺奇的,处境如此凶险,还能创造机会,不仅加剧了双方的矛盾,还能让自己处境更为安全,不错的计谋啊。”

蒯越道:“不过相比而言,主公才是真正的智者。这么缜密的计划,主公只是淡淡的问了几句就已经识破其中堂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睿智。”

“你就不要夸我了,你还不是一样洞若观火。其实我也是无奈,说实话,要不是时机不对,我早已经出兵了,那还会给黄天和李大忠玩阴谋的机会。”

是啊。时机不太成熟,许多事情还需要他们恢复,他还没有和李大忠翻脸的必要。蒯越笑道:“只是就为难幕阜姑娘了”

周瑜眸光一闪,道:“时间不会太久的。”

然后将目光看向了正在燃烧的一根蜡烛,蜡烛已经快要燃尽,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周瑜锐眼如刀,不知道再想什么。

年关将临,武昌的街道也渐渐多了些繁华的味道。周瑜如今在武昌三县的威望如日中天,行人遇见周瑜外出巡查的车队或者马队,纷纷下跪行礼,以前周瑜还有些不适应,想让他们取消这种动不动就下跪的礼数,可蒯越的一席话却让周瑜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古尊卑有别,等级严才能天下安,这些都不是重点,他的一句现在这些东西才能反映出民意来,周瑜却是同意的。那些陈旧之礼,是落后的,是没有人性的,可在这个已经世世代代习惯了这种等级观念的时代,若变得太快,却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

某些事,还是应该缓图之。

周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降低赋税,降低商稅,并设立专业管理商业机构——市易务,管理商船出入、征收商稅等要务。武昌也渐渐成为三县之地的物资集会地和周转中心不仅吸引了周边各郡商人的蜂拥而来,还有远在徐州,豫州以及扬州吴郡等地的商人也慕名而来。

周瑜带着蒯越、陈武、黄祖、甘宁、周旭等诸将在武昌的西市考察,看着络绎不绝的行人,以及高声叫卖的商贩。周瑜满意的点点头,对负责市易务周顾文道:“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商为国家之血脉,只有商路通了,商业活了,这个国家也才有富强的可能。你们要把目光放远一些,现在可以适当降低市税,将外地的商人吸引过来,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在阶段性的提高。”

今年的雪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几乎天天飘着雪,周瑜拢了拢外袍,继续道:“士农工商,世人皆以为官出仕为显贵,以经商营业为贱业,我不这样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我心里商业不仅不轻贱,而且我们要重视商业,你们要和我一条心,把这条路走下去,而且要走好。”

周顾文是周族子弟,原本为四海商行掌柜,周瑜发现他对全局把握能力极强,于是将他调入市易务,负责市易务日常管理,及商业政策的制定。他本人通商,对商业的重要作用自然有深刻的理解,只是他还是有些担忧,这个担忧不在其他,正是朝廷对商业的态度上。“主公,朝廷的重农政策已经施行百年,我们这里贸然重商,如果传到御史耳中,恐怕会有许多麻烦。”

这其实也是武昌一部分人的担忧,他们都看到了四海商行成立以来日进斗金的巨大利润,可传统的势力依旧强大,更何况这还是和朝廷大政有冲突的,不得不谨慎一些。

周瑜摆摆手,道:“这个你们不用操心,既然我能将这个政策提出来,自然有过上面人的办法,你们只需要把你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要尽快把市易务的章程条例定出来,然后颁布下去,奖罚制度都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