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当年鏖战急2

诗与刀 祝家大郎 2328 字 2024-04-21

欧阳正听得徐杰粗语而骂,也不当回事,只是叹气又说:“高破虏入了应州城,李启明反倒把他当了主心骨,高破虏四处收拢残兵败将,到处收拢兵器。守应州城四十三天。室韦人攻之不破,死伤无数,乃退。”

欧阳文峰闻言,心中大气一松:“父亲,终归是赢了。赢了就好。”

徐杰却道:“老师,室韦人不是只有几千人逃回去吗?不是一场大胜利吗?”

欧阳正苦笑而答:“室韦人退了,所以室韦人败了,在应州城丢下了无数的尸体,在前锋铁骑手中也折损许多。室韦人损失惨重是真,但是室韦人到底损失多少,那些伤亡的数目,不过是李启明随口就说出来的,又有谁能说不对?”

“父亲,仗打赢了,皆大欢喜的局面,父亲为何。。。。为何。。。又被贬官了?”欧阳文峰心中想问这个问题许多年了,今日终于问出,问得极为谨慎。

欧阳正之前多是苦笑,此时只有苦涩:“你可知汉末袁绍与那田丰?为父虽然不比田丰刚直,却也有这些缘由在。当年气盛,回京之后,更是三番五次于朝堂弹劾李启明,甚至当朝长跪不起,请陛下治罪李启明,逼着陛下只得吩咐金吾卫把为父架出去,为父却是第二日又长跪不起。。。如此几番。。。”

袁绍与田丰,故事倒是简单。袁绍主动出兵征讨曹操,田丰极力劝阻,献徐徐图之的计策。袁绍不听,只想着大军十万轻易碾压曹操。田丰更是极力劝阻,甚至出言暗示袁绍这样轻敌会失败。袁绍果真败兵而回,立马杀田丰。

欧阳正说得苦涩,徐杰不知如何去答话语,只说到:“那位高将军当真不凡,力挽狂澜。”

欧阳正闻言手臂在空中一挥,几欲落泪一般:“高破虏抄家斩首!”

徐杰闻言直接站起,惊得双目圆瞪!

随后又道:“室韦人八万,聚于也可蔑王帐之下。前锋出百里,遇室韦人大队骑兵如洪水而来,连斥候都来不及反应回传消息,已然在还未得到李启明军令之时,仓促开战。李启明听得战报,当即下令摆开阵势以逸待劳,也派人召唤前锋撤回。”

徐杰听到这里有些觉得不对劲了,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师,为何皇帝陛下对这李启明如何信任,军令都由他出。为何李启明明知前锋已然接战,却不派兵支援?前面已经打起来了,还怎么撤回来?一撤退岂不是溃不成军,被敌人掩杀不止?”

欧阳正闻言摇了摇头道:“纸上谈兵之辈,自然有纸上谈兵的道理,五十万大军,作战之军多是步卒,还有民夫辎重后勤十几万。面对无数室韦骑兵,列阵以待是最好的办法,绵延几十里的军队,便是后撤入城池也来不及。前锋两万边军铁骑,在纸上谈兵之辈眼中,自然是能撤的。”

徐杰已然懂了个大概,徐家镇三百军汉,就这么被抛弃了一般,却还有抛弃的道理,与那八万室韦骑兵混战一处,自求多福。。。

徐杰直感觉有一种憋屈,憋得说不出来的难受。口中沉闷说道:“那为何李启明不入应州城?自古与游牧战,多是防守反击之法,有城池高墙不入,非要与骑兵于野外而战。”

“因为有人急着一战鼎定胜局,如此也好快些回京受赏。”欧阳正答道。

欧阳正说的人,自然就是李启明,这人如今还是枢密院副使。枢密院便是天下禁军的总管衙门。

徐杰皱眉,不语。欧阳文峰听得入神,筷子悬在半空,久久不动。

欧阳正拿起酒杯一饮,再道:“前方鏖战,后方匆忙列阵,只是所有人都未想到,室韦人竟然分了一支兵马绕后而来,直扑大阵。当时只看前方尘土飞扬,马蹄震天。不想那李启明竟然慌张了,排兵布阵之事也不管,连忙去见陛下,请陛下往后回避。”

“回避?大敌当前,亲征本就是鼓舞士气,此时已然要开战,何以又要回避?”徐杰当真想不明白欧阳正口中那些人的脑中所想。只觉得这国家兵戈大事,成了儿戏一般。

欧阳正闻言并不回答,只是接着说:“陛下龙辇金黄高大,何其显眼,又在大阵之前,陛下自然不能在此时后撤,一众文武唯有硬着头皮看着大军在面前列阵迎敌。却是那室韦人也看得龙辇显眼,冲入阵中,马蹄震天,势如破竹,厮杀惨烈至极,却是那马蹄不断冲阵往前,直奔陛下而来。那李启明却在一旁苦求陛下赶紧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