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圆银元可以买到三斤白米,到1940年连一斤也买不到了。作为生存必需品都如此紧俏可别提其他了。而庄叔颐家中还养了一群半大的孩子。
“闻老师在冶印呢。我也想要,可是想想我也不擅长书法绘画,没什么好用的地方还是不要糟蹋好东西了。金老师,朱老师他们集体种菜了,梅校长的夫人卖的定胜糕很好吃……”庄叔颐总是不知不觉跑题,说到后来只想起擦擦口水,问道。“阿年,我们晚上吃什么?”
在这个家里真正操心家计的人大概也只有扬波了。家中的孩子还小,不懂得‘口袋空空,两袖清风’是个怎样悲惨的境况。至于家中的女主人大抵是天生没有生这个神经,丝毫没有察觉的意思。
扬波也不曾想过叫她忧愁这等事情。“小馋猫,这才吃了早饭呢。若是你想吃定胜糕便买吧。至于印章,若是你喜欢,我们买一枚来收藏也不错不是吗?种菜的话,院子里还有一点空地,本是想种竹子的,想种菜也很省事。”
庄叔颐快活地扑上去亲吻他的脸颊,然后仍如那孩子时一般欢呼着背上书包出去了,身后缀着长长一串的小尾巴要送她到门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也不是什么好话。若是可以人人都想选在富贵人家出身,一辈子衣食无忧多好。像庄叔颐这般连长到而立之年依然像个孩子,岂不是妙哉?
幸得这屋子里还有些不若她这般没心没肺的。
“老师,这样下去不行吧。就算师娘在那么大的学校教书,可是讲师的薪资才那么一点。她还总喜欢乱花钱,办的那个什么《中华物志报》,半卖半送,还请了那么多学生兼职,根本是入不敷出啊。”家中懂得形势的孩子可不少。这个最大的俊生都已经十二岁了,还在兼职报童,自然懂些。
“何止是报纸。”扬波没有恶言相向,只是笑着说。“世间的事,凡是钱财能解决的都不叫事。”
“可是老师,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难道不是很紧急的事情吗?”俊生背上了自己的书包,顺带了几份报纸打算在上学路上一起送。
“我没有说衣食住行不要紧。只是……”扬波温和地摸了摸他的脑袋,递给他一袋子煮好的土豆。“若是有一天你明白心怀天下是如何的,你便能明白你师娘是怎么想的了。去吧。”
天下之兴亡?匹夫之责啊。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条小小的‘走廊’引发的血案。《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不如说是《德苏共同协助侵犯条约》吧。”庄叔颐毫不客气地嘲讽道。
“榴榴,药再不喝就凉了。”扬波端着一碗苦药,自己先喝干为净,再端了一碗去喂那皱着眉头读报纸的庄叔颐。
庄叔颐正看得入神,根本没听见扬波在说什么,接过碗咕咚咚地喝了大半,舌根的苦味翻涌上来,这才反应过来。“啊啊啊,还苦,阿年,你又骗我吃药了。”
剩下的半碗,庄叔颐怎么也不肯喝了。她的味觉向来灵敏,这些中药在她的嘴巴里回荡的酸苦滋味可是普通人能感受到的好几倍。“我绝对不要喝。而且我已经好了,你看结的疤都掉了呢。”
说的也是过了那么久,已然是去年发生的事情了。身上的伤痕就算虽然没有褪去,也已经淡下来了。庄叔颐下意识地摸上手臂的伤,那里曾取出两颗子弹来。她总以为自己有多么英勇无畏,直到遭受这真正的濒死之境地才明白自己的浅白。
“国外的局势与我们也无大关系,你又何必揪心于此呢。”扬波说的没有错。国内的形势就够叫人头疼难受的了,这远渡重洋也不知差了多少个国家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关她什么事呢。
不管是德国侵略波兰的好,还是波兰打败侵略者也好,对于伤痕累累的祖国来说都不能有任何的裨益。就好似1919年的巴黎和会,明明是战胜国的一方,却依然拿不回被德国人侵占的胶州湾,那时是何等的愤怒和屈辱啊。
庄叔颐至今记得那年祖父、父亲和两位叔父在夜半时痛哭的脸。她那时才十岁,不过是孩子脾气上来误闯进去的,只看了一眼便被奶娘带了回去,但是那样悲痛哀默的氛围萦绕在她心头这数十年。
现下也是如此。祖国之外的土地发生了何等的暴行都由着去吧,反正与她们无关。但是若能这么想就好。若是能如此作壁上观,庄叔颐这半生便不该这样度过了。
她从不肯轻易蔑视他人的痛苦和悲哀,就如同她从不肯高估自身的价值。她就是爱打抱不平,就是爱多管闲事,就是爱做别人口中那个多愁善感的傻子。
庄叔颐坐在那里,面上带着哀伤,轻轻地叹气。
“是啊,与我们无关。可是我就是情不自禁地想到,他们所遭受的痛苦也是我们正在遭受和将要遭受的痛苦啊。亡国二字是何等的沉痛?难道我们可以漠视不理吗?即使我所能做的不过是掉几滴无关紧要的眼泪,写一篇抗议的文章。”
窗外在下雨,扬波却觉得自己坐在温暖的午后,被和煦的阳光所笼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