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首次碰触

太平军士兵很少挑选普通的贫民,那种人穷得刮不出油水,即便剩下点口粮,也不够太平军塞牙缝的。

太平军最喜欢的就是勒索地方的大户和庄园,乖乖交出粮食大家皆大欢喜,如若不然,掷弹筒一架,几炮下去,里面就举白旗了……

即便拥有小型城堡的中小本地贵族,也别想逃过太平军的‘征粮队’,掷弹筒是曲射武器,完全可以在200米开外炸到城堡里的顽抗分子怀疑人生!

经历过前期的顺利接管行程后,太平军主力终于跟奥斯曼军队在巴尔干地区中部相遇。

当时,是一个先锋营遇到了上万奥斯曼奴隶兵和仆从军,然后这个先锋营几百人,利用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击溃了这一万多奥斯曼渣渣……

实际上,马克沁重机枪只开火了一分钟,对面的奥斯曼人就崩溃了,剩下的就是抓俘虏和追击溃敌的流程了,太平军士兵对此十分熟练……

这一万多奥斯曼渣渣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眼中不算什么,他们甚至不需要军饷维持!

奴隶兵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错了,除了战时还吃不饱饭!

仆从军则是自带干粮,靠战时津贴和抢掠为源动力……

不打仗的时候,奥斯曼政权会将仆从军大部解散,只保留小部分的骨架军官。

奴隶兵在和平时期自然也就是奥斯曼人的苦力!

这样的部队,奥斯曼政权再拉出个上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太平军先锋营击溃的这支万人规模的奥斯曼军队,里面还有大量巴尔干诸国战俘投降后充当的兵卒,这支被击溃的部队成建制的寿命,不超过一年……

太平军进入巴尔干地区后,最开始是十分顺利的,因为这些地区还没有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攻击,奥斯曼土耳其人此时在巴尔干地区只占领了独立后的希腊王国额保加利亚王国。

当然,现在希腊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已经不存在了,这两个依靠太平军力量独立的小国,成立不到三年,就宣告覆灭。

除了这两个小国被奥斯曼人全部占领外,其他小国都保有一部分领土,多个国家共同跟奥斯曼人作战。

只是,巴尔干诸国的劣势很大,如果太平军不介入的话,用不了两年,整个巴尔干半岛就会再次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后花园。

要知道,进攻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不算乱七八糟的奴隶兵和仆从军的话,正规军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出头!

当然,洪天成眼里的奥斯曼正规军,在巴尔干半岛诸国眼里那就是实打实的奥斯曼精锐,只要对上了,必败无疑……

原因很简单,这些奥斯曼土耳其正规军全员都是重新组建的奥斯曼新军,仅次于苏丹亲卫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主力部队!

整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到1683年年末,也不过训练出来了5万多奥斯曼新军而已。

不过,原本的旧军和奴隶兵的传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没有撤销,不是奥斯曼苏丹不想砍掉这笔开支组建更多的新军,而是这些旧军和奴隶兵涉及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部的权利分配,哪怕是以苏丹的身份地位,也不能轻易下刀子砍掉,否则,不用太平军来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己就会分崩离析!

一万多新军带着数量无法统计的奴隶兵、仆从军和旧军攻打巴尔干半岛,四万多新军和苏丹亲卫军,则全部留在伊斯坦布尔日日夜夜修建防御工事,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

奥斯曼人不傻,上百万人都被太平军打没了,哪里还不知道自己不是太平天国的对手?

派兵进攻巴尔干半岛,一方面是为了报复和欺负巴尔干诸国渣渣们,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扩充战略缓冲地带,尽可能延长太平军达到伊斯坦布尔城下的时间。

新的一批奥斯曼新军已经在小亚细亚地区组建完毕,正在进行训练和列装,坚持的时间越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新军数量就会越多。

上百万大军覆灭后,一下子抽醒了奥斯曼人,他们不再盲目崇拜人海优势,开始注重军队的质量,新军就是这么一个产物。

新军按照从反汉同盟那里窃取过来的近代军队步兵操典进行训练,本来奥斯曼人打算窃取太平军训练方式的,只可惜,太平军一出现就特么的是精锐老兵,压根不需要训练,自然也没有什么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