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制定的十分完美,只可惜,卡尔十世不是傻子……
卡尔十世在得到洪天成大军到来的消息后,直接撤了维尔诺城的围困,留下数千人作为殿后部队抵挡洪天成的大军,为整个军团争取撤离的时间后,带着瑞典军团大部主力向着原本进军的路线退往波洛茨克地区。
卡尔十世的瑞典军团进攻太平天国是以波洛茨克地区作为突破口的。
太平军的进军效率虽比瑞典军团要高出一筹,但这一追一逃之下,加上瑞典军团留下的拖延时间的殿后部队,追上卡尔十世几乎变城不可能事件。
好在,提前出发开往波洛茨克方向的第五师团太平军精锐掷弹兵如期挡在了卡尔十世撤退线路上。
撤退主力达到三万多人的瑞典军团,在发现自己退路被堵后,第一时间展开了战斗队形,向着太平军精锐掷弹兵第五师团压了过去。
在卡尔十世等一众瑞典将领眼中,己方拥有太平军2倍兵力的优势,并且瑞典军团的基础士兵全都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无论是作战素质还是战斗能力,都可以称之为欧陆精锐标准,采用的还是线列战术,付出一定代价完全可以突破太平军的拦截。
毕竟,卡尔十世一行人的作战目标是突破而不是歼灭这支太平军精锐掷弹兵师团,他们觉得难度上应该会降低很多。
卡尔十世一行人不知道的是,对于将洪天成的命令摆在自己性命之上的太平军士兵,敌人突破和自身被歼灭,是完全可以画上等号的,因为他们永远不会逃离自己的战线!
感谢猥琐的提督打赏100币
在17世纪的欧陆,瑞典王国的军事实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流国家中的佼佼者,瑞典王国的地理位置和物产资源都不算突出,但瑞典军队却在古斯塔夫大帝手中第一个完成了线列战术的军事改革。
可以说,正是古斯塔夫大帝大胆将单薄的火枪横列用在实战中,大幅度缩减战略纵深加强火力的行为,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才引爆了整个欧陆向着线列战术发展的军事变动。
火枪早在两百年前就出现在欧陆,但直到古斯塔夫时代,线列战术才真正被各国所重视。
现今古斯塔夫大帝虽然早已凉凉,但他留下来的军事体制却仍被子孙们奉为经典,至少,在17世纪,古斯塔夫大帝的军事理论还处于先进地位。
西欧的军事强国法兰西,就是在吸取这一军事体制的基础上,开始线列战术的常备军建设。
而曾经在16世纪制霸欧陆乃至世界的西班牙王国的大方阵战术,在17世纪则随着西班牙王国霸权的衰落变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正因如此,瑞典王国是东欧少有的在没有遇到太平军之前,就能打出排队枪毙战术的国家,太平军的崛起更是坚定了这一战术的准确性,甚至瑞典王国在卡尔十世研究过太平军胜利的战例后,再次缩减了长枪兵的比例,并完全取缔了火枪兵的甲胄,换上了更加华丽却没有多少防护效果的布料军装。
瑞典军队中,只有长枪兵等专职肉搏的士兵和部分骑兵还穿有厚重的胸甲和带有铁盔。
这主要是因为卡座式刺刀还没有风行全欧洲,领教过卡座式刺刀厉害的只有行将就木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和战败后被千面掌控的俄罗斯帝国,显然,这两个国家没有任何推行卡座式刺刀的意思……
在这个后勤完全靠牲畜和人力的落后时代里,维持数万大军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这也是这个时代大规模军队往往会分成几路进军的原因之一。
一座上万人的野战军营营地,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当军队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后,拆分就变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