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一退和一进(一)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581 字 2个月前

“伤兵都已经后撤了吧?”

“已经提前三天撤走。”

“善,那我们今晚也撤军吧。走之前把各类辎重全部集中起来,堵在路口焚烧。我看那马孝兴来不来追!”

马隆当然不会来追了,事实上,在这天晚上马隆看到对面汉军营寨的大火,在城楼上观察一番后。也只是很沉默的回到房间给自己的皇帝写报告。

战事打到现在,最郁闷的就是马隆了。

我是主动给陛下你说不要援军,可以把洛阳中军机动起来开到其他地方的啊。像我这样主动揽责的大臣还有多少啊?可是你呢?十万中军,两万亲王卫队,大半年了,傻乎乎的枯坐在洛阳。坐看孟叔时和苟道将在幽州的败亡,坐看杜元凯在并州左支右绌。真是搞不懂啊?我们又不姓司马!你们这些姓司马的不帮忙也就罢了,怎么还尽添乱!

“臣隆奏报陛下,三月十二日,潼关城下之敌军已全师退走……当今之局势,并州战线只能勉力维持,若要破局,当在幽冀。臣意,以大将军(陈骞)为帅,十万中军北上,在冀州与姜伯约决战,以大将军之能,以中军数倍于敌军之势,当可战而胜之。如此,则幽平二州光复。之后出长城,抄袭敌主力之后路。则敌自会退走……若其不然,臣恐冀州、青州各地官员、世家,有雪崩之势。如此,黄河以北当不为国家所有也!另臣再议,朝廷当从豫州再征召三万兵员充实洛阳。之后以两万各王国卫队补强至少傅麾下,以此与关子丰对峙……臣麾下现仍有两万三千余精锐,敌军退走后,臣已命人修复关卡、城墙。臣以全族身家性命担保,潼关坚固,便是敌军全师而来,亦可保关隘半年无恙……今日之战,乃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战。臣一点赤胆,还望陛下明察。”

十三日的下午,马隆的奏报抵达了司马炎的案头。

生于西元236年的司马炎,这一年不过三十七岁。可是,此时的这位晋国皇帝,已经是两鬓如霜,额头沟壑纵横,一副五十多岁的面容了。

看过马隆的奏章,在心里稍稍舒缓了一口气后不久。司马炎的内心又迅速的涌起一股悔恨。但是这股悔恨又迅速的被另外一种忧虑所取代了。

和历朝历代的很多开国之君,都是在经历了万般磨难才创业成功不一样。司马炎这位开国之君简直不要命太好:什么事情都是其祖父、伯父、父亲给他干完了。他需要做的就是完成个仪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