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道真谛

万道祖师 且行且寂寞 2228 字 2024-04-20

“这便是我与少主所说的,少主所偏颇之处了。”

灵老道。

“哦……还请灵老直言。”

“传世之道,其实就如同这行路之道。原本没有的路,有一位前人所过,便是有了脚印,后人则会沿着前人的脚步,一路往前而去。无论是从四面八方,从哪条路走来,都会最终到达终点。只是,现在这前进的路断却,犹如面对终点,前方却是万丈深渊,变成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这如何到达终点?现在的修炼,也不过是在这鸿沟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这桥梁,也只是初步一丝构架,还不够完成,无法负担重量。也就是没有成型,不够完整。现在少主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架起的桥梁,修补完整,使它成为真正的桥梁,可以使人到达彼岸,这便是完的道路。而传世,不仅仅是将这桥梁架设完整,还需要探索不同的道路,留下更多的路,让人可以到达彼岸。”

“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方向,也经过的路程自然也是不一样。所以,这些路要怎么走,都需要少主去探索,然后再留传后世,教化后人。”

听到灵老这么解释,岳璟突然想起‘地球’上鲁迅曾说的一段话:“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

修炼一途,正是如此。细想之下,原本第一部功法由何而来?就算是由天道而成,那也需要有人修炼,如何修炼,中途又会有怎样的过程,无人得以知晓,还是需要第一个修炼的人,在不断的摸索当中,才能知晓这当中的奥秘。

简而言之,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成为探路之人,将每一条到达前方的道路,给摸索出来,然后总结出经验,传于门人弟子。

只是这个过程,又与探路不一样的地方。行路之人,乃是因为前方不知道是到达何处,需要摸索着前行。自己则是先要搭桥修路,凭空添补沟渠,然后才能探索。

脑海中不断的回荡着灵老所说的话,苦苦的思索着灵老所说之意。方才灵老所说,现在在前方的巨大鸿沟处,搭建架梁,以供后人前行。

现在让岳璟难以理解的,便是方才灵老所说,修炼一途,现在传授的,只是其中一丝,要全部完善,才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桥梁来。而如今构建出完整的桥梁,这才是岳璟所要思索的。

灵老见岳璟久久不语,便有意提醒一句道:“少主,可曾记得,书仙,画仙……”

灵老只是稍稍一点拨,岳璟顿时觉得脑海中如一道电光闪过,顿时茅塞顿开。想起当初所听闻那些人,可以在一朝得道,比诗仙、画仙、书仙……这些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而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传世之道,教化之道,并非只是修武一途。

岳璟终于明白,为何灵老会说自己有失偏颇。自己领悟偏了,不能说错,却是太过狭隘了。

当初自己明悟的三千大道,原来也只是片面。三千大道,自己所认为的,只是修炼者每一个特定的长处,比如五行之体,金、木、水、火、土,各自善长的不一样。又比如蒋林,乃是百战之体,乃是体修之道。还有元晔,乃是极阳之体……

这些虽然也是三千大道之中的一些,但却未必是大道。所谓的三千大道,一如有句通俗的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千大道,每种皆可为道……

琴棋书画,衣医茶酒……此中种种,皆可入道。

想及此处,岳璟终于明白灵老所说,所需补全前行之路。除却修炼一途,现在其余的种种,再无成仙的可能,岳璟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行业种种的成仙之法,再行传授出去,以此来补仙路之缺……

只是,这明白是一回事,真要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摆在岳璟眼前的问题,便是如何去传授这些?

试探着向灵老道:“灵老,若是我广招天下,收下那些拜师的弟子,然后再传以各种道术,是否可以补缺?”

灵老笑道:“哪有这般轻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