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除了这些个让崇祯皇帝看了名字之后心情复杂的明末士林名流之外,崇祯四年的春闱,同样也有一些崇祯皇帝知道名字,并且也约略知道他们的一些事迹的明末人物。
比如左懋第,范志完,杨廷麟,张缙彦,杨鹗,杨绳武等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些人就是在崇祯四年的春闱之中考中贡士,并在殿试之后进入二榜三榜,成为崇祯四年进士的。
这一世,大明朝的形势虽然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却尚未波及到这些人的命运。
他们如同历史上的情况一样,在这一次的春闱之中得中,并顺利地进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崇祯皇帝的事业。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些人在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之后,有的选择了上吊自杀,有的选择了募兵抗清,也有的选择了剃发降清。
对于其中那些在明亡之后剃发易服投降满清的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原本有意将他们从贡士名单之中黜落。
但是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保留了他们的名字。
因为有了现在这个不同的崇祯皇帝之后,大明朝的命运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了诸多的改变。
即使崇祯四年的春闱,他们仍然按照历史的惯性,考中了进士,他们这些人在原本历史上的命运,或者说结局,也必然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生改变。
也因此,对于崇祯四年的春闱,崇祯皇帝尽管有着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但他还是认可了徐光启、何如宠与贾继春三人呈送上来的贡士名单。
第二天上午巳时,崇祯四年春闱取中的贡士名单,原封不动地张贴到了京师崇文门内的贡院门口。
得知自己中式,并且还是大明京师会试第一,也就是高中会元的消息,来自朝鲜国的宋时烈简直不敢相信。
在同时中式成为大明朝准进士的几个朝鲜士子陪同下,年仅二十四岁的宋时烈,在人山人海的贡院门口几进几出,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自己的名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与得知自己高居榜首之后疯疯傻傻的宋时烈截然不同的是,同样中式了的黄宗羲,自从得知了自己的排名,却是一脸的郁郁寡欢。
他很清楚,若不是这一次有朝鲜士子参加会试,皇帝陛下就不会为本次春闱增加十个名额。
而若是没有了皇帝陛下给本次春闱增加的十个名额,自己也就不可能得中贡士。
这让黄宗羲本人,以及陪同黄宗羲一起前来看榜的他的弟弟黄宗炎等人庆幸不已,纷纷感慨黄宗羲的好运道好运气。
只是看见自己竟排名在了五百位贡士之后,还是让一贯自恃才华、自信满满的黄宗羲,在庆幸欣喜之余,约略有些心情郁郁。
贾继春这一回向崇祯皇帝提出的建议,并不是崇祯皇帝的授意,而完全是他自己根据以前揣测到的崇祯皇帝对待东林党人的真实态度,自己臆测的一个结果。
崇祯皇帝本人并没有要黜落今科中式之朝鲜士子的想法。
相反,现在的他,正在尝试着通过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将朝鲜士林之中的一些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纳入到大明朝的官僚体制之中,并进而为大明朝在朝鲜国内培养出一批忠实的代理人。
这个想法,崇祯皇帝从来没有诉诸于口头,更是从来没有公开说过。
不过,眼下张溥等人在朝鲜讲学,并且举荐朝鲜士林中的优秀人物,以举子的身份,到大明朝的京师参加会试的做法,却与崇祯皇帝的这个意图不谋而合。
崇祯皇帝当然没有料到,朝鲜国内士子的儒学造诣,特别是在程朱理学上的造诣这么高,居然能够在没有刻意关照过的情况下,考了个会元出来。
但是,当他想清楚了宋时烈得中会元这个结果所包含的利害关系之后,他的心里就只有暗自高兴了。
会元虽然清贵尊崇,但是给谁还不都是给?
给了这个朝鲜来自的宋时烈,反倒能够让大明朝崇祯四年的这次会试结果,在属国朝鲜内部迅速产生影响,同时也能够让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在朝鲜国内真正站稳脚跟并且进一步普及推广开来。
等到将来有一天,朝鲜国的儒生士子们,都以参加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为荣,都以在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为荣的时候,距离如今的朝鲜国彻底内附为大明朝的郡县,也就不远了。
这样的一种消化朝鲜的方式,比起战争的方式,虽然浪费的时间长一点,但是效果却会好很多,而且还省钱省力,算是崇祯皇帝在应对朝鲜问题上的上上策了。
也正因为如此,此时听了贾继春的这个建议,崇祯皇帝的心中就有一些不喜,等再听了何如宠的说法以后,干脆放下了手中的名单,对当面的三人说道:
“朕看这个名单,定得已经极好了!既不需要黜落任何一个人,也不需要增补任何一个人!
“今日朕看过了之后,卿等即可交由内阁其他阁老一同看看,若是内阁几位阁老并无异议,明日上午即可昭告天下!
“尔后,卿等即可尽快依照原定计划,安排复试、殿试有关之事宜!”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面无表情地看着贾继春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朕今日不妨在此再说一遍,朝鲜乃是我大明朝之属国,其儒生士子亦是大明朝之臣民百姓!
“包括朝鲜在内,凡域外属国、藩部,能以忠臣孝子之行,臣事朕躬、臣事我大明者,不论域内域外,朕从来视之如一!”
崇祯皇帝面无表情地盯着贾继春说完了这番言不由衷的话,然后从徐光启、何如宠的脸上一个个看过去,最后说道:
“去岁之时,朝廷既然议定,允准朝鲜士子参加我大明之会试,那么不管朝鲜士子这一次,或者今后取得什么样的会试结果,我大明朝朝野上下,都应该坦然接受!
“这——是我皇明君臣都该有的上国气度!若无此胸襟与气度,我皇明如何当得起华夏天朝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