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含真道:“这种事,旁人如何劝得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以往的偏心与无原则的纵容养出了许家长房这等没心没肺的晚辈,如今要承受因此而来的后果,也是理所应当。”
牛氏叹了又叹,道:“罢了,她的事,咱们还是少管吧,想管也管不来!倒是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你二婶娘的弟弟冯玉庭,虽然今科会试没有参加,但已经决定两年后的正科会试要下场了。你二婶娘让他留在京城备考,还寻思着他年纪也不小了,要给他说一门亲呢。这几日我们都在商议着,要给玉庭说一门什么样的亲事,已经有了眉目。等亲事定下来了,你跟广路记得要送他一份礼,给他撑个脸面才行。谦哥儿在老家这些年,玉庭这个舅舅也没少关照他,我们家需得记他这份人情才是。”
这不过是件小事,秦含真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除了许家长房要面临种种不顺,其他各家各户都各有喜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秦简、卢初明、余世子与秦克文各自准备着殿试;许嵘与远在老家的卢初亮则也即将迎来童生试的第二关——府试;永嘉侯府在为冯玉庭的亲事操心,还要准备秦谦的过继事宜;秦克伦也找到合适的宅子了,正预备要搬家;还有秦幼珍,虽然人还没回京,却已经打发了管家回来,开始前前后后地忙活,预备着等卢初明、卢初亮结束考试之后,在家中团聚,同时开始筹备卢初明与孙祭酒之女的婚礼。
这时候,辽东那边的形势也终于彻底稳定下来,云阳侯与马老将军等人所率领的大军即将班师回朝。朝廷准备要论功行赏了。蔡家、马家、闵家此番都有年轻子弟立下大功,估计到时候几家人都要好好热闹一番。云阳侯夫人又托蔡三太太亲自往秦家二房走了一趟,与秦伯复夫妻商量蔡十七与秦锦春婚礼的日期。蔡家显然是打算,在蔡十七立功升官的同时,把他的终身大事给办了。
秦家二房上下是既欣慰又欢喜。欣慰的是蔡十七翻身之后,没有放弃秦家二房这门看起来不算太理想的亲事,欢喜的是蔡家二房如今终于有了一位体面的女婿,比裴国公府的裴程还要体面!裴程就是胜在家世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没有半点用处。蔡十七却不同,不但出身好(如今秦伯复终于愿意承认他是云阳侯“儿子”的事实了),自己也争气,对岳家也恭敬孝顺,还有比他更理想的女婿人选么?
秦伯复决定要倾力为小女儿办一场体面的婚礼,陪嫁的清单内容长度也要比原本计划的再翻两番,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姻亲云阳侯府面前丢了脸才是。他如今臂伤难愈,鸿胪寺那边看来已经没法再搪塞过去了,今后估计还是要闲置在家。有一位好女婿撑腰,外人也没法再小瞧了他们去。因为舍不得自家出太多血,秦伯复甚至还放下过往的仇怨,重新找上了薛家。而薛家如今处境实在不太妙,估计这一回他们再不情愿,也只能出血了。
反正,他们往日也没少依靠秦伯复的关系谋好处,如今不过是回报他罢了。
许大老爷忽然病情加重,令许家长房上下陷入了恐慌之中。
不为别的,就因为当初许大夫人忽然去世,使得许大爷丁忧,许峥也不得不放弃了一科会试,全家人关起门来守孝,错过了许多发展的好机会,渐渐沦落成了京城三流的门第。
如今许大老爷倘若再出事,别说正计划起复的许大爷需要再次丁忧,就连许峥,也不必再为要不要参加殿试而烦恼了,他直接就会失去殿试的机会,又回到从前那种闭门读书,与外界断绝往来的状态之中。
许家长房刚刚才结了一门有力的姻亲,许峥也能参加会试,即将步入仕途了,怎能在这时候遇挫?最可怕的是,万一许大老爷在殿试之前平安无事,等到许峥考完了殿试再有个好歹,那他就算能在殿试时翻身,一跃考得二甲前列的位置,甚至能顺利通过庶吉士考试,进入翰林院,那锦绣前程也跟他没有关系了。因为他必须要放弃这个殊荣,乖乖回家守孝。
该怎么办?横在许家长房众人面前的,就是一个难以决断的问题。
许大老爷在重病之中,勉强维持着一丝清明,一边吐血,一边扯着嗓子为孙子做了决定:“下科……再考!多读……两年……定会……更好……”
许峥含泪答应了祖父的要求。许大爷虽然觉得自己一个人支撑门楣实在太过吃力,但眼下种种情势变化,也确实是放弃这科殿试,对许峥更有利,再加上老父吐血吩咐,他也只能答应了。
可能是因为许峥决定放弃这一科殿试,使得许大老爷的心情平静下来的关系,他过后似乎病情稳定了不少,没有再吐血,也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了。许大爷不由得又生出几分希望来,觉得儿子放弃今年的殿试,是为了下一科能考得更好的成绩,可自己却未必需要放弃起复,因为父亲的病情看起来有点起色了,兴许会慢慢好起来呢?
为了避免老父病重的风声传出去,会影响自己的起复计划,许大爷刻意对外封锁了消息,同时悄悄给长女传信,催促她再想办法,让桂家人早日替他寻得好官职,哪怕是外放也认了。但关键的一点是,若是外放,这官职最好比他丁忧前的职位再高上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