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冬梅才理解了,大家为什么宁可在房子里面,又热又难受的吃饭,也不出去外面,在凉快中吃饭的原因。
因为外面除了吃沙子之外,根本就吃不成饭啊。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多的简直数不胜数。
当冬梅提醒涛涛去内蒙上班的时候,一定要戴够衣服时,涛涛却不以为然的说:“才十一月份嘛,感觉外面的温度才刚零下,有那么冷吗?”
冬梅提醒涛涛,说:“等你到了苏里格沙漠,室外的温度,最冷的时候,可能要接近零下四十度呢。
所以,你不光要拿棉衣,你还要拿护脸,护脖……”
涛涛长这么大,他能体会到的最低温度,也就是他在陕北的时候,下了晚自习那一阵阵,零下十度的低温。
况且,他刚从有暖气的教室出来,不一会儿,又进了有暖气的房子,所以他根本体会不来,极度低温有多么的可怕。
因为涛涛并不想带那么多东西,所以他拒绝了冬梅给他准备的,好多非常重要的东西。
涛涛感觉自己被分配到了内蒙,他非常的骄傲。
因为她感觉,所有今年和自己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朋友,好像还没有谁,能像自己一样,去那么远的地方。
涛涛还专门打电话问过同学都分配到了哪里。
樊伟分到了靖边片区的水电厂。
王小朝分到了陇东的通信处。
谭蘋分到了定边的钻井项目部。
于红利分到了延安的采油四厂等等。
涛涛一边给同学们,炫耀着自己所分配的苏里格沙漠,一边在幻想,电视上把沙漠描写的多么的壮美雄伟。
涛涛还专门查了苏里格三个字,在蒙古语中的意思。
原来,蒙语苏里格翻译过来,就是不生不熟的肉。
当初,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经过此地时,因为战况紧急,不得已把煮的半生不熟的肉吃了,而赶赴战场打仗。
最后,大家竟然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便把这里命名为,半生不熟。
涛涛觉得,既然成吉思汗都能在那里打仗,自己为何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和工作?
显然,涛涛严重低估了苏里格沙漠里面,生活的困苦和寒冷。
直到他以身试法,真真体会到了苏里格沙漠里面的严寒,他才明白,之所以成吉思汗的成功,后人不可复制,就是因为他所承受的痛苦,旁人根本无法承受。
涛涛和大家所乘坐的大巴,从礼泉基地出发,一路高速,径直开了十几个小时之后,才抵达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