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家自己种在院子里的,枣树也是祖辈留下的,就是咱们京城本地的枣子,留到现在的枣子都是我精挑细选晒出来的,姑娘秤点儿?”今天总得开开张,大娘咬咬牙暗自决定,可以适当降降价。
“多少钱一斤?”南曼其实在刚才据说是已经听别人问了价,可依旧还是得自己问一下,赶集就是这规矩。
“原本是三毛二一斤,姑娘你要是诚心买,那就给你三毛一。”大娘看似已经跟肉疼,毕竟一分钱都能换个鸡蛋了。
南曼感觉这价格还能接受,只不过能省则省:“大娘,您这枣子可是不便宜,过年那会儿也没这么贵啊。”
“姑娘,咱这枣子可是选的精细,绝对没有坏果。况且这个年月卖枣子的除了城里有,市集上可就我这一份儿。”
此时的枣子和后世不同,缺了技术和药品的支持,很多大枣看着很好一咬开都是被虫子吃过的,南曼上回买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三毛一斤,您要觉得合适,那这一篮子大枣我包圆了。”
这一篮子大枣怎么也有七八斤,就现在这个消费水平,大约也没有什么人会买。
毕竟现在又不年不节的,再就是这年月家里种枣树的人家也多,很多人自家也有点存货。
大娘难得遇到个「大客户」,这就有些犹豫,降价卖她觉得亏了可枣子是自己家种的,也不要本钱就是打枣晒枣费点功夫而已,这要是错过了她这一篮子大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完,她也不是天天有功夫赶集。
“姑娘,你真全要,这可有八斤多,你买这么多吃得了吗?”大妈也不是个没心眼的,只觉得这年头真没谁家会买这么多枣子吃,又不是财主哪能这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