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这么说我便放心了,遂笑道:“那便好。师父,方才李大人说有两位从京城而来的客人要见我,可是有谁与你同行?”该不会是沈湄吧……

“是书蓉,她听说为师要来看你,非要跟着一道过来。”

我微微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沈湄,是谁都行。“对了,师父,你先前说要拜访的那位名医眼□在何处?”

“为师也不清楚。昨日到了临安后,为师曾派人多方打听,得知这位名医近来受官府邀请,为几名受伤的官兵医治,暂时不接诊,大约要过一段时日才能见到他。”

为几名受伤的官兵医治?脑中登时灵光一闪,我忙问:“师父,你说的可是文海文大夫?”

师父微微有些惊诧道:“正是他。张院长说他年轻时曾与这位文海大夫同窗,十分敬佩文海的医术天赋,后来他曾规劝文海与他一起入太医院供职,文海却断然拒绝而选择云游四海。嫣儿,你认得?”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概说的正是如此这般。

我笑道:“赈灾金被劫那日,沈洛和随行的锦衣卫都受了重伤,裴……皇上也被黑衣人刺伤左肩,李大人特意请来临安城中医术最高明的大夫为他们医治,正是你说的这位文大夫。师父,他现在就住在这间别院里呢。百姓皆称他为华佗再世,想来应是有几分本事的。若他果真能医好师父,那便再好不过了。”

☆、28忽到窗前疑是君(3)

周围樱花开得争当好,团团簇簇,清丽绝尘,仿若淡粉色的云霞。清风拂过,小巧的花瓣翩跹而落。

师父停下脚步,唇畔是我熟悉的浅笑,温柔的目光一直看进了我的心底。那清恬美好的笑容让人觉得纵使用世间千美万好来换取,亦是值得。发丝随风轻轻扬起,几枚花瓣自他前面飘落,依稀带了几分飘渺出尘的美感。

“是吗?嫣儿,为师病了这些年,其实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不去想这病究竟能不能治好,能多活一天便活好一天。此番会来江南拜访名医,只不过是不愿辜负张院长的一番好意罢了。嫣儿,为师不怕死,只是舍不得你。”他伸手轻抚我的肩头,指尖的温凉透过薄薄的衣衫投入体内。顿了顿,又道:“为师此生没有羡慕过任何人,但今日,为师却发觉自己很是羡慕皇上呢……”

我有些发愣,出神地将他望着,不觉恍然,喃喃道:“师父……”

他不再多说,轻柔地拍了拍我,道:“走吧。”

师父的厢房被安排在我对门,待他安置好行李,稍事歇息之后,我便与他一同去见名医文海。

别院内专设了一间药庐用以存放各类药材,文海便暂住于此。我们找到他时,他手执书册毛笔,正对着一具标满人体穴位的木偶人写写画画。药庐内出了存放药材的木格,尚有一尊半人高的鼎炉,大约是作炼药之用。袅袅青烟自其中升腾而出,若带几许清淡的药草味和硫磺味,悄无声息地弥散在空中。

我唤他,“文大夫。”

文海放下手中的物什,迎上来行礼道:“草民见过扶相。”

“文大夫快不必多礼。”我忙将他扶起,向他介绍道:“这位乃是家师姜誉,此行特来拜访文大夫,向您求医。”

师父拱手笑道:“文大人,久仰。”

文海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将师父上上下下好一番打量,眼中依稀有惊喜之色,道:“原来这位公子便是名动天下的一代良相姜誉,久闻姜相风华绝代,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不知老夫有什么地方能帮到姜大人的?”

我扶师父坐下,文海为我们斟上清茶,复取来一个小巧的竹箱,内有诊脉小枕、银针、药瓶等物什。

他为师父诊脉,我便将情况简单地告诉他:“三年前,家师曾得过一场重病,具体是什么病太医也说不清楚。发病时,镇日里高烧不退、昏迷不醒,醒来是猛咳,咳得床上地上都是血。经过太医与民间医者的全力救治,病情终于慢慢好转,但却自此落下病根,时常会咳嗽。前几日忽然旧疾复发,症状与以前大抵相同,太医说,或许是由于心中结郁而引起的。”

文海沉吟良久,问道:“姜大人可带了太医开具的药方?”

师父取出药方递给他,他蹙眉仔细审查,半晌不曾言语,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我只觉万分揪心,却又不敢出声打扰他诊病,双手不由自主地攥紧,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生疼一片。

蓦的,师父轻柔地握住我的手,温柔的眸光似有春风化雨般的厉害,他微微勾了勾唇角,仿佛是想借此宽慰我。我抿唇,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