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个女人一致忽略掉的武候王世子抿了抿唇,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更找不着一个合适的插话的机会。末了,他也只能继续作壁旁观,心里那些对将军府的不满和愤懑等情绪却越发地浓郁起来。
无论如何,今日是钱诗雅与武候王世子两人的回门日,安平郡主亲自等在荣寿院迎接钱诗雅这位上了皇家玉碟身份的武候王世子妃,曾经的将军府姑娘,从某方面来说,代表了将军府对钱诗雅的看重。
可,偏偏,钱将军这位男主人竟未在府,这,也就罢了,谁让钱将军简在帝心,又身肩护卫京师的重责,成年累月地驻扎在京郊大营呢!
但,将军府的三老爷,如今担任大理寺卿的钱睿渊呢?倘若,他真如外人所说那般疼爱钱诗雅,即便要上朝,不也可以提前休假吗?
退一步来说,就算皇帝与钱睿渊有要事商谈,令他根本就抽不出身回府,那么,钱诗雅那几位堂哥呢?哪怕由19岁,却还在书院里念书,只待下场参加科考的钱锦宏带着一众弟弟们出面,也好过将武候王世子一人孤零零地晾在荣寿院啊!
这情况,倒像是将军府并不愿意与武候王府结亲,更不看重将袭爵的武候王世子似的!
得出了这个结论后,武候王世子越发地愤怒了,微眯的双眼里不时闪现厉芒,更有淡不可察的阴冷和杀机闪现。
武候王世子的身份很好用,这一点,由武候王世子以往那出入各处,无往不利的姿态中就能瞧出来。
而,由武候王妃苦心筹谋,一心打造出来的“文武双全,俊美儒雅,凤度翩翩,性情和善”等称赞武候王世子的话语,和钱诗雅那多年伪装出来的“端庄贤淑,才华横溢,温婉良善”,被人冠以“盛京明珠”的称号,从某方面来说,恰好契合了世人对“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这些美好语词的联想。
若非如此,武候王世子和钱诗雅私下里往来的事情早就传得人尽皆知。即便两人再苦心隐瞒,却也不可能瞒过那些手眼通天的世家贵族们,又如何能阻拦这些世家贵族们齐刷刷将他们拒之门外,不屑与他们往来的举动?
一切,不过是因为众人下意识地同情怜惜武候王世子和钱诗雅这对“有情人”。
第637章 欲秀恩爱反被秀(1)
即便这一切,恰好建立在杜芷萱“嚣张跋扈、刁钻刻薄、任性妄为、泼辣不讲理、动辙打骂下人,更摒弃琴棋书画女红管家之道,一心钻研各类情情爱爱话本”的恶名远扬之上,那又如何呢?
总归,人活在这世间,就逃不了被人非议的可能,而,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偏见,并不会带着“慧眼”识人。
说到底,谁让杜芷萱是个“不学无术”“丑不堪言”的候府贵女,却不知遮掩自己的丑陋一面,反还自信张扬地像块令人避之不及的牛皮糖,只要探听到武候王世子将会在哪儿出现,就会立刻提前抵达,只为了顺利地堵住武候王世子,并用着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手段向武候王世子示爱呢?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这一点,并不会因为杜芷萱是武候王世子的御赐未婚夫,更不会因为杜芷萱那痴缠武候王世子近五年,愿意为了武候王世子而“赴汤蹈火,再所不惜”的深情厚意,而有任何的变化。
……
可惜,一切的谋划,竟会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在最不应该出现变局的人身上,出现了那样令人乍不及防的漏洞!
谁能想得到,杜芷萱竟一朝幡然醒悟,慧剑斩情丝后,还主动与太后提出解除了与武候王世子的婚约呢?
杜芷萱提出解除婚约的借口,竟然是“成全武候王世子和其心仪的姑娘”?而,偏偏,太后等人竟相信了杜芷萱的借口,并在应承下杜芷萱的请求,给予了厚重的赏赐进行安慰后,转过头就吩咐内侍跑到武候王府训斥不说,更将武候王妃叫到宫内一通咒骂呢?
谁能想得到,不待武候王府想出应对的措施,那些与武候王世子有关的流言蜚语就迅速漫延了盛京的大街小巷,在最短的时间里,令武候王府几代先祖们苦心经营的清誉,再也不复存在?
谁能想得到,原本劣迹斑斑,恶名远扬的杜芷萱,竟能凭借着培育稀罕的墨菊和墨兰等,令人赞叹的莳花之技而获得太后的赞赏,更被安平郡主带入皇宫,借由太后对安平郡主的疼爱之势,而获得了“荣华县主”的三品实权爵位,并轻易就洗白了自己的名声呢?
谁能想得到,原来颇为看好钱诗雅的武候王妃,竟一反常态地用自己的性命来威胁武候王世子,不许武候王世子聘娶钱诗雅为世子妃,并为此而煞费苦心地谋划了一场令人乍舌的“捉奸”行为?
谁能想得到,钱诗雅并菲普通的18岁,见识浅薄,遇事容易慌张的小姑娘,在这种情况下,竟使出了一个“拖”之计策,并利用武候王妃阻挠的举动,一步步地离间了武候王妃与武候王世子的母子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