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秦嬷嬷、唐嬷嬷和穆嬷嬷忙不迭地劝说。那话语里流露出来的讯息,只令陪坐的钱诗雅满腹惊骇!

……怎会如此?

事情,究竟在哪儿出了茬子?

无论钱诗雅心里有着多少思量。在这样的时刻,她依然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伪装成一只花瓶,不仅不敢出声劝说安慰安平郡主,甚至,还微微垂眸,长睫掩住眼底的狠戾和算计,以避免安平郡主察觉到自己的不对劲。

可惜。眼下,钱诗雅就难得地患了一个“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错误。

按理来说。不论是安平郡主待钱诗雅的疼爱,还是杜芷萱和钱诗雅之间那令人羡慕的表姐妹情谊,在得知杜芷萱被勇诚候府一众人“捧杀”“利用”的消息时,于情于理。钱诗雅都不该这般泰然自若。给人予一种“我早就知道了真相,唯有你们这些愚蠢的人才一直被瞒在鼓里”的感觉。

安平郡主端起茶杯,轻抿了口水,脸上的神情在袅袅的茶烟中看不太真切。

待到放下茶杯后,安平郡主才看向穆嬷嬷,问道:“穆嬷嬷,你说,这几个大箱子里装的。都是萱儿特意准备的礼物?”

“正是。”谈起此事,穆嬷嬷脸上也不由得浮现一抹骄傲和自豪。甚至,还隐讳地看了眼听得安平郡主的问话,也跟着抬起头看向那几个靠墙大箱子的钱诗雅,心里轻哂,脸上的神情却没有丝毫变化。

“让我猜猜,萱儿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都准备了些什么……”安平郡主思索了下,抿唇浅笑:“是各类卤制食物吧?”

虽是问句,却带着肯定之意。

至于皮手套、毛绒绒围脖和护膝之类的物件?却是因为在将军府时,杜芷萱就为每人都准备了一份,这次,并不会再准备第二份了。

不过,很快,安平郡主就会明白“人不能太过铁齿”这句话的深意了。

就如此刻,穆嬷嬷就点了点头,又跟着摇头,待到她发现安平郡主等人被自己的行为给弄迷糊了后,才出声解释道:“一个箱子里装的是卤制食物和各类点心。”

说到这儿时,穆嬷嬷还不忘记用一种骄傲和自豪的神情夸赞着杜芷萱:“郡主,小姐的运气真得很好啊!”

第一次听到这种“运气说法”,还是出自于杜芷萱这个颇受自己疼宠的外孙女身上,只令安平郡主立刻放下了心里的追问和疑惑,只是一脸好奇地问道:“怎么说?”

“有段时间,小姐不是很喜欢跑书斋吗?”说到这儿时,穆嬷嬷还佯装漫不经心地看了眼钱诗雅。只因,杜芷萱这个向来不喜读书识字的姑娘,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跑到书斋翻看各类书籍,却是因为钱诗雅有意无意地送出的那些和情情爱爱有关的话本。

显然,安平郡主也想到了此事。

虽,不知为何,杜芷萱并未受这些话本的影响,反还因着年纪的增长,悟出了一种“倒读话本”的体悟生活残酷的决窍,但,这也并不代表她就能欣见于其成。

“也不知该说那书斋老板不识宝,还是该说小姐的运气就是非同一般。”只要一想到杜芷萱得到的那些足能作为家族宝物传承下去的书籍,就令穆嬷嬷不由得笑眯了眼,“小姐每次挑选的话本比较多,结账时,都会要求掌柜搭着送一两本书。”

安平郡主心里浮现出一个看似荒谬,却是唯一能解释眼前穆嬷嬷喜形于色的猜测:“你是说,那些书都是一些传家之宝?”

“正是。”穆嬷嬷一脸的与有荣嫣:“这些年来,小姐总共获得了五本古籍。其中,三本和厨艺有关,一本面食谱,一本水果点心谱,一本家常菜谱。另外两本,一本养颜护肤谱,一本棋谱。”

“不错!”安平郡主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为何世人都讲究门当户对?不仅仅因为世家贵女的教养,更因为那些望族自有的传承 比如说,厨艺,香道,养颜之道,等等。

“这丫头受了那么多的苦,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以秦嬷嬷和唐嬷嬷为首的一众丫环婆子也纷纷附和道,就连心不在焉的钱诗雅,也跟着称赞了几句,一脸不加掩饰的羡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