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军民融合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74 字 2022-11-06

两人的相遇虽然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相识的过程倒也颇为巧合,勉强能跟自由恋爱沾点边。最妙的是两人是产生感情之后,才知道了对方的真实身份,这恰好避过了陈一鑫一直颇为抵触的包办婚姻,最终才得以走到一起成了一家人。

陈一鑫的年纪比马玉玲大了十岁,两人今年成亲的时候,马玉玲才刚满十七。在这个时代十七岁的女子出嫁再正常不过,但在陈一鑫的观念中,马小姐这个年纪应该是一名高中学生,结婚着实早了一点。因此两人成亲之后,陈一鑫除了对自家小娘子百般呵护之外,也是在不断给她教授灌输一些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知识。陈一鑫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位传宗接代的配偶,他更希望与马玉玲之间能够有一些共同话题,让对方能更深地理解自己,理解她今后要加入的海汉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马玉玲的年纪无疑是一个优势,很多东西从现在开始学都还来得及,加之她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读书识字不存在障碍。因此陈一鑫对改造马玉玲的思想和文化水平颇有信心,认为在培养几年之后,应该能让马玉玲习惯穿越者带来的生活方式。

陈一鑫回到家中,便让管家准备开饭。马玉玲收到下人通知,也很快从后院迎了出来,向陈一鑫福身道:“夫君回来了。”不过她身上所穿的是陈一鑫托人从三亚带过来的海汉款长裙,并非大明女子惯常穿着的衣裙,做这样的动作未免显得有点不太和谐。

陈一鑫点点头道:“今天功课做完了吗?”

马玉玲嗔道:“夫君布置的功课太多,一上午哪里做得完!”

陈一鑫笑笑道:“那就先吃饭,下午再接着慢慢做。”

午饭是三荤两素一道汤,饭后还有甜点水果,两个人吃倒也算是丰盛了。不过这桌饭菜可不是马玉玲置办的,陈一鑫搬来马家堡的时候不但带来了警卫人员,连厨子也一并带过来了,这日常的饭菜自然都是按照海汉口味来的。之所以没有入乡随俗,一是因为陈一鑫出身福建,本来就更喜欢以南方人口味为主的海汉菜式,二来他也考虑到今后肯定还是会举家迁往南方定居,让马玉玲早些适应海汉的饮食也好。

吃过饭之后,马玉玲便起身去给陈一鑫泡了一壶热茶。陈一鑫虽然是福建人,但却喜欢喝云南出的普洱茶。不过这东西在登州根本没有售卖,也就只有陈一鑫这样的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到这种专门从南方运过来的好东西。就连泡茶用的紫砂壶,也是出自江苏宜兴名师之手的定制版。

陈一鑫在军中的时候并不注重这些生活细节,但成家之后却突然觉得过一过这样的暴发户生活倒也不错,好的生活品质的确可以调剂心情,减轻工作压力。

海汉在山东登州的占领区是通过军事手段强行得来,统治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从一开始便是施行军事化管理,各方面的事务都由驻军负责组织实施。而身为驻军将领的几名高级武官,自然也就负担起了更多的民事管理任务,不过相关的责任分配并非平均分摊,而是由王汤姆和钱天敦两名大佬直接指派。

这两人作为驻山东地区职务级别最高的官员,分管着驻扎在芝罘岛和福山县境内的海陆两军,由他们来分配民事管理任务,其他人就算不不满意也只能遵照执行。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道理,在海汉也是通用的。

陈一鑫就是被这道理压死的人其中之一。作为北上山东穿越者团队中唯一的小字辈,他在任务分配方面并没有得到什么优待,至少分配结果是完全没有遂他的愿。在福山铜矿完成初期的开发之后,钱天敦就将他指派到福山县长期驻扎,而负责的事务也由护卫铜矿变成了管理移民和贸易,以及与福山县衙、登州府的大明官员们打交道。

陈一鑫自穿越以来就一直在带兵打仗,从珠江口一路打到山东,所立下的战功也着实不少了。但在海汉军中,他的资历的确比不过王汤姆、钱天敦、摩根、哈鲁恭这些在早在穿越前就已经有过从军经历的前辈。所以管理民政、贸易、外交这类让所有将领都不乐意接手的任务,就只能由他这个后辈来背锅了。

这些事务繁杂而琐碎,需要打交道的方方面面又多,完全不似军中事务,只要一道军令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将领们大多没有耐烦心去处理俗务。而非军方的高级官员只有田叶友和郝万清两个人,随着福山铜矿已经进入正常运转,田叶友近期也将离开山东回归海南,毕竟他的家人都在三亚,而这趟北上开矿的差事也已算是圆满完成了。至于郝万清,他一个特务头子就更不可能抛头露面了。

陈一鑫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自己这差事想推都没地方可推,也只能暂时先做起来。好在当年他驻守珠江口大万山岛的时候,也多少接触了一些民事方面的工作,做起来虽然有点手生,但也称不上陌生,至少要比其他几位专注于带兵打仗的军中大佬更为熟练。所以这个安排要认真说起来,也算得上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了。

当然了,陈一鑫会被安排去负责民间事务,以上种种原因也仅仅只是其中一部分,真正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陈一鑫与地方豪强马家的大小姐马玉玲新婚不久,但如果按照军中规矩,这对新人就不太方便住在一起了。这种规定虽然不近人情,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大佬们合计一番,便给陈一鑫行了个方便,让他去负责民间事务。这样一来,陈一鑫就不用住在军营中,自然也就无需再严守军中规矩了。

这种原因当然不会摆到明面上来说,但陈一鑫脑子不笨,自然能明白大佬们的良苦用心。所以尽管他不喜欢处理民政,但还是默默地接受了这番好意。在马东强等人的配合之下,由陈一鑫自掏腰包,在马家庄的马宅附近新建了一处两进的院子,作为小两口的爱巢。另外又在马家庄外修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陈一鑫处理日常公务的场所。

这地皮和人工,自然都是由马家牵头组织,陈一鑫利用自己手头的权力,从芝罘岛抽了两名建筑工头过来,从建筑图库里拿了现成的别墅图纸过来指挥施工。虽说建材和装饰物不可能照着海汉的原版配置来,但马家也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找到了比较好的材料来进行施工。

从去年年底两家定亲,到这处新宅完工可以入住,用时仅仅四个月,以本地的状况而言,这样的效率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不过这样的安排,怎么看也是陈一鑫倒插门的意思,所以为了顾及到他个人以及海汉的颜面,婚宴却是在芝罘岛举办的。大宴三日之后,小两口才从芝罘岛搬到马家庄这边住下来,顺便也将陈一鑫的办公地迁到了马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