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郑柞到访之后主动要求穿越集团方面提供造船技术的帮助,也是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制海权的忧虑。虽然郑柞的要求最终得到了海汉执委会的认可,但这种巨大的技术劣势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挽回的,而且其主动权仍将长期控制在海汉执委会的手中,势必会给北越政权造成很大的被动。
正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让北越代表在看到海汉民团之后既有羡慕嫉妒,也难免生出了更多的忌惮和畏惧——这差不多也正是执委会预料之中的反应。
大陆商团的大部分人都是军事门外汉,纯粹看个热闹而已,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明白人,能看出海汉民团的装备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明的军队,光是炮兵部队拖出来的那十几门炮,只怕就比整个琼州岛的部队所装备的火炮加在一起还多。至于说海汉民团装备这么夸张,会不会跟地方上的大明武装起了冲突,倒是没有一个商人担心——崖州未来的知州大人和水军的统领都在这里坐着,这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琼联发”这帮富商当初普遍感到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司在琼州岛上的投资项目到底能不能得到安全上的有效保障,毕竟琼州岛山高皇帝远,官府的武装力量比较弱,除了常年受到海盗侵袭之外,还有黎苗两族也时不时地闹事造反,而且海汉人落脚的地方在最南边的崖州,那对大多数明人来说已经算是天涯海角之地,要是当地真出了什么事,远在大陆的这些投资商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当初驻广办约谈这些股东的时候,施耐德也是拍着胸脯跟他们承诺过,声称海汉“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足以保障“琼联发”在琼州岛的开发项目。当时除了对海汉人实力已经深信不疑的少数几个商家之外,的确有很多人都是对此半信半疑,甚至拒绝了施耐德的入股邀约。不过最终选择相信施耐德的这些人,现在都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英明无比——海汉民团看起来似乎比大明卫所军更为可靠一些,施耐德当初所说的话也并非空口承诺啊!
而位居正中,占据了最好位置的崖州官方代表团,此时的心理也同样复杂不已。一方面他们再次确认了海汉人的武装力量的确是如传闻的那般强大,另一方面也对崖城的影响力前景感到有些绝望。海汉人在胜利港的迅速崛起,所伴随的便正是崖城的逐步萧条,而作为崖州的官方主管,崖州州衙在海汉控制地区的影响力已经降至了历史最低点——除了海商考察团这帮人还算比较敬畏之外,本地的民众似乎对于父母官的到来更多是抱有一种漠视和无所谓的态度。章通判完全能够从这些民众的态度当中感受到他们对于海汉的推崇敬畏,以及对于崖城官府越来越低的认同感。
“章大人,王大人,二位看我们这民团训练得如何?还能入两位大人的眼吧?”陶东来一边抬手向正在通过门楼前的民兵方阵挥手致意,一边侧头向章通判和王同知询问道。
王同知捻着胡须道:“想我崖州数百年来,还从未有过如此雄壮之民团。有海汉民团在此驻守,本官认为从此之后,崖州安全无虞,再不需有海寇来袭之忧。”
这王同知果然是退休在即压力小,收了钱之后演戏也演得非常尽心尽力,简直是毫无忌惮地为海汉吹捧造势。章通判虽然心里有些不屑,但在这种场合之下,他也不可能公然跟海汉人唱反调,只能顺着王同知的意思往下说:“王大人所言甚是,本官看这海汉民团气势如虹,想必战力也是极强的!”
“所以我们还准备了接下来的节目,让两位大人看一看我们这支民团的实际战斗力,请两位大人移步。”陶东来作了一个请的姿势。
接下来的两栖军演的演习场地距离胜利堡并不远,就在田独河入海口处。不过为了更好的观看效果,执委会专门为观礼嘉宾们安排了一个绝好的看台——停靠在田独河岸边的“新世界号”滚装轮。
虽然几乎每一个来到胜利港的人都看到过这艘停在岸边的钢铁巨轮,但真正有幸登上这艘船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也有过很多好奇的客商向执委会申请过,但绝大多数人的登船申请都以“安全问题”的名义被驳回了。能够踏上一艘如此巨大的钢铁船舶,对于这些观礼嘉宾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人生体验。有不少人上船之后忍不住用手东敲一下西敲一下,想要借此来确认这条船的整体真的都是由钢铁打造而成。
罗升东虽然并不十分了解驻崖办与卫所军张千户之间的交往内情,不过他这个推断倒是已经八九不离十了。相比军纪还算“严明”的水寨驻军,早就已经军制崩坏的卫所军在最近这个时期的逃役状况已经十分严重,以至于张千户不得不找到驻崖办讨要说法。不过时任驻崖办主任的马力科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竭力鼓动张千户放开口子,让海汉民团进崖城填补卫所军的兵员缺额。
张千户虽然也知道这事性质十分严重,但一来他早就拿了海汉的诸多好处,说话实在硬气不起来,二来卫所军的缺额太大,不设法把缺额补上,他这边也根本没有办法和继任者交接军权。以前或许还可以从崖城附近搜罗一些闲人来临时充一下场面,反正下一任千户上任之后也是要吃空饷,只要交接的时候大致应付得过去就行了,但如今的崖城居然已经没多少闲散人员可供招募,连城外很多种地的长工都跑到胜利港为海汉人做事去了,总不可能去崖州水寨找罗升东借人充数吧。
于是磨来磨去,再次收了驻崖办一笔银子之后,张千户最终还是节操不保,同意了由海汉民团出人,暂时顶上崖城卫所驻军空额的方案。当然了,这个“暂时”到底是多久,今后还能不能让这些人离开崖城,那就不是即将退休的张千户能决定的事情了——银子老子收了,黑锅下任来背。
崖城卫所军编制一千一百多人,目前实际在编的只有六百出头,空额几乎将近一半。这么大的空额,反倒是让军方这边感觉民兵有些不够填,毕竟现在民团军的数量也不是很多,要填满卫所军起码得把胜利港的驻军拨一半过去才够,而这显然不符合军方的兵力部署计划。考虑到卫所军的实际战斗力,最后军方决定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到崖城——基本上这点兵力也足以控制崖城的局势了,何况崖城外的水寨里也还有民团的一部分水兵驻扎。
以编制而言,不管是对崖城卫所军还是水师,想要彻底的取而代之都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海汉民团短期内还没办法组织那么多的兵力驻扎到崖城去。何况崖城那地方的资源消耗殆尽,也的确不值得大量驻军了,现在执委会想方设法要架空当地的军政体系,主要目的还是控制当地的局势,尽可能以官方力量来压制可能在三亚大开发期间出现的反对势力。
只要能控制住崖城的州府,可以说整个海南岛的南部沿海地带就初步落入了穿越集团的掌控之中。得到官方这层皮的掩护之后,执委会才能放开手脚,对三亚及附近地区开始大规模的开发。而崖城官场上的这两翁婿虽然不知执委会的长远规划详情,但就以他们现在所知的情况来推断,也能料到这帮海汉人所图的可不仅仅只是胜利港这一隅而已。
但知道归知道,他们也无力改变现在这种社会变化的趋势,以崖城今时今日的状况,甚至连跟海汉人翻脸的本钱都不够,只能眼睁睁看着海汉人一天天地扩大地盘。
章通判叹口气道:“事到如今,你我翁婿想脱离崖州,大概也真只有靠着升迁一途了。只是老夫今年才接任知州一职,想要再获得升迁,就不是一两年之内能办到的事了。”
罗升东见老丈人已经解开疙瘩,便劝慰道:“岳父不必忧虑此事,那陶先生曾与小婿说过,只要能在任期内与他们好好合作,便会尽力提供方便,助小婿早日升迁。有小婿在崖城驻守,即便有什么事情,岳父也可以放心托付给小婿应对。”
章通判道:“话虽如此,只是海汉人的扩张速度如此惊人,一年之间便能经营到眼下的规模,若是给他们三四年的时间……焉知他们能干出多少无法无天的事!”
“岳父此言差矣!”罗升东很难得地反驳道:“海汉人讲求法度之细致严苛,更甚我大明。这胜利港一地,若论民间治安,其实远胜崖城。待明日闲暇之时,小婿带岳父在这附近转转,体察一下本地民情。”
“海汉人这治世的本事,老夫难道会看不出来?只是这帮人目无官府,心无朝廷,迟早生乱啊!”章通判很是无可奈何地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