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之后便是军警部派来的两人,萧良和虞尧。关于这两人的底细,就连带队的孙长弥也不是特别清楚,有何夕和摩根两个在军警部挂职的人在场,他也不好随口乱吹,只能简单介绍了两人的名字和将要在驻广办所担负的任务。
倒是何夕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过不少内部的人事档案,对这两人都有印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两人应该都是广东人吧?”
萧良点头道:“我是潮州人,他是汕头人,离得很近。我想执委会选中了我们,应该和我们的老家也有一定的关系。”
萧良的猜测的确不错,执委会在挑选人手,特别是军警部的人手时,的确有特别留心过备选人员的籍贯。像广东这种地方,如果冒然派几个北方人过去,恐怕一时间很难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等等。而萧良和虞尧这样的广东土著就不太会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有他们两个人在,对驻广办尽快熟悉当地的民情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至于说其他的信息,涉及到执委会对广东地区的长远布局,两人却是不便在这样的场合再过多的透露了。
接下来介绍的民政部门派来负责驻广办移民事务的沙喜,二十五岁的单身男,在穿越前在某旅行社做带团导游,狂热的穿越文化爱好者,偶然的机会下得知了穿越集团的存在,便砸锅卖铁投身了革命事业。不过这家伙除了导游之外没有其他的工作经验,技术性岗位显然是没他的份,好在卖了多年的嘴皮子,见过的人也算是形形色色,待人接物倒是很有一套,于是最后被宁崎要到民政部门去做事了。
在被分派来广州之前,沙喜的工作主要就是在胜利港安置源源不断到来的移民,驻广办认为他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正好适合来广州主管移民相关事务。如果沙喜没有在这次的筛选中被挑中,那么他极有可能会在新成立的港区管委会中出任移民事务官之类的重要职务。而现在这个被很多穿越众盯着的职位就不知道最后会便宜谁了,相比之下被执委会一纸调令送来广州的沙喜,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有点像是被突然发配边疆的感觉。不过他自己倒是看得很开,毕竟驻广办的前景十分光明,能在这里干出成绩,其意义并不亚于在执委会眼皮子底下的胜利港挣表现。
“小弟沙喜能跟各位共事真是小弟的荣幸以后还请大家多多照顾!”这沙喜说话的语速极快,啪啪啪像连珠炮一样根本不带标点符号,大概也是在导游生涯中练出来的本事。
信产部派来的人名叫陈天齐,二十六岁单身男,穿越前在某市档案馆上班,标准宅党,业余生活除了二次元之外,就只有无线电了,是经过crac,即中国业余无线电工作委员会考核认证的资深玩家。虽然陈天齐并不是通讯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他对于无线电这门技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信产部里的吴卓、张广这些专业人员。
当执委会接到驻广办发来的人员申请信息之后,蒙贺直接就拿出了陈天齐的档案:“不用选了,就他最适合。”
熟悉无线电台的应用与维护,并且具有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这样人员要求简直就是为陈天齐量身打造的。不过陈天齐在出发之前倒是还有点小小的不满,因为他的志愿去向并不是驻广办,而是尚在计划当中的海汉档案馆。
这个档案馆的设立目的就是在穿越集团带来的各种电子设备报废之前,尽可能把资料都书面化——包括大数据库内的那几百块大容量硬盘中浩如烟海的各种资料在内。
这无疑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甚至到穿越众的最后一块硬盘报废的时候,或许工程仍然没能圆满结束,但这又是穿越集团无法回避,不得不去做的一项工程。就算这帮人全是天才,也不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复制出21世纪的科技水平,很多东西他们仍得留给后人去慢慢研究,而从穿越之前的世界带来的各种资料,就将成为后辈们改变世界的倚仗——或许会因为留下了太多的资料而导致世界毁灭也难说。
陈天齐所瞄准的就是这个大型档案馆的主持工作,他想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地铭刻在新世界的科技史当中。但可惜的是,执委会虽然已经把档案馆立项的事情列入了议事日程当中,但距离真正开始启动项目还尚有不短的时日。修建档案馆并不是最麻烦的事,执委会现在挤一挤也能调配出足够的劳力和物资,真正让执委会感到头疼的是这必须要占用大量的穿越众人口,因为只有穿越众才能理解大数据库的存在原理,并且根据其中的数据分类规则加以整理,之后才是耗费时日的书面化过程。而识字的归化民顶多能帮着抄抄书,但要让他们整理知识体系肯定是行不通的,到头来精细活儿还是全都得由穿越众自行完成。
执委会为了把陈天齐调来广州可是很废了一番口舌,最后几大嘴炮一起出动,又是赌咒又是许愿,才终于说动了一心只想窝在胜利港等待大买卖的陈天齐改变了态度——执委会答应等到档案馆项目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时候,一定会在整个数据库复制过程中为二次元文化留一块空间。
当然执委会也有没说出口的潜台词——如果到时候你陈天齐找不到那么多的画师去复制他所要求的那些经典作品,那也别埋怨执委会言而无信。
不管如何,陈天齐最终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乖乖地收拾自己的行李来了广州。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当中,他将负责驻广办的机要整理及电台联络工作,把施耐德和何夕两个人从繁琐的内务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
等后续的一帮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下到岸上,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驻广办的几个仆役点亮了预先准备好的灯笼,但能够照亮的范围仍然极为有限。在这个没有实现城市照明的年代,一旦进入夜晚,到处都是漆黑一片,也是让穿越者感觉最为不适的地方之一。
“现在天色也暗了,要不这样,先回驻广办,再慢慢给你们介绍其他几位同志。”孙长弥眼见现在黑灯瞎火的也不是个说事的时候,便对施耐德建议道。
“这样也好,那把行李都放上车,我们这就回去。”施耐德赶紧指挥手下人把牛车赶过来。这牛车还是下午在码头上找了家车马行租来的,为的便是等这艘船到了之后驮运船上的这些行李。
这个时候想要把那些沉重的大件物资搬运下来肯定是不行了,能用牛车运走的也就是众人的随身行李而已。孙长弥趁着这个工夫,又回到船上对值班留守人员多叮嘱了几句,无非是防火防盗之类的内容,这才回到岸上,与施耐德等人一起返回驻广办。
在几个纸灯笼的指引之下,第二梯队的一帮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运行李的牛车后面往前行去,好在驻广办在当初选址时就考虑到了日后经常都会到珠江边的码头办事,特地找个了离码头极近的地方,不一会儿工夫便到了。
驻广办门口并没有挂着什么标志,只在门檐下挂着两盏长明灯笼。门牌倒是已经在广州城里找了木工作坊做好了,不过并没有急于挂牌——施耐德的意思是等这批人到了之后再择时搞个简单的挂牌仪式,以增进这个小集体的内部凝聚力。
早有仆役赶在前面,将院子里的一帮人都叫了出来帮着将牛车上的行李拿进去。新来这帮人里只有孙长弥因为工作的关系去过一次驻崖办,看到这个院子,自然就有了比较:“我说老何,你们找这地方不错啊,看这规制,应该比驻崖办还大一些吧?”
何夕在驻崖办待了好几个月,对此最是熟悉不过,闻言笑道:“这个院子可是标准的北方庭院,四进的院子,面积比驻崖办大了将近一倍。这可不是我们有意超出标准,毕竟驻广办编制下面这么多人,以后不但是迎来送往的地方,而且还要放些货物,地方总得宽敞些才行。”
孙长弥摆摆手道:“老何你不用解释,执委会既然已经批了这笔花销,说明上面也清楚这钱省不下来。贵是贵了点,不过驻广办可是生钱的地方,有施总坐镇,没几个月就捞回来了。”
施耐德笑道:“你把我捧这么高,也不怕摔死我!”
众人说笑着进到第二进院落中,便听何夕道:“各位一路奔波辛苦,我们准备了接风酒为大家洗尘,今天我们暂时不谈工作,只畅叙革命友情,大家可以小小的放松一下。顺便说一句,今天这个接风酒的费用可是施总特批的,算在驻广办的办公费用里了,大家等下可不要客气。”
施耐德既是驻广办的一把手,又是整个穿越集团的金融主管人员,特批这点费用对他来说当然只是举手之劳。当然了,也不会真有人对这么一顿饭的费用指手划脚,几千两的购房款都花了,趁着驻广办人到齐的时候聚个餐并不是什么大事。
北边的正房里已经摆好了一桌宴席,施耐德和何夕招呼众人一起入座。这张黄花梨木大圆桌是买院子时一并附带的家具,足足可以坐下十二人,现在十个人入座还稍显宽裕。而随同前来的归化民则是由下人带去了另一间厢房中用餐,自然也有好酒好菜招待。
施耐德自然是被众人推举坐了首席,而摩根医生因为岁数最大,坐了次席,余者众人便依次挨着坐下了。施耐德拿着酒壶给众人一一斟满酒杯,然后举杯道:“各位在海上颠簸了这么多天,一路上吃不好睡不香,这个感受我很了解,到了这里就算是到家了,大家吃完喝完就好好休息。另外我们驻广办的人员配置现在就算是齐了,希望各位同事今后都能团结一心,把驻广办的工作搞好!干杯!”
“干杯!”众人一起举杯齐贺。
“这酒不错啊!”摩根一放下酒杯就不禁称赞起来:“这可比我们在胜利港喝的水果酒好多了!”